台上半年農產品外銷量少 學者示警靠補貼很難長久

  【香港中通社7月12日電】大陸多年來是台灣農產品最大外銷市場,受大陸暫停輸入部分農產品影響,今年上半年台灣農產品外銷結構出現變化,美國首度成為外銷第一大市場,大陸位居第三。學者指出,當局光靠補貼維持外銷無法長久,最重要是推動產業升級,提升農產品競爭力。
  台媒12日報道,根據當局最新農業貿易統計,今年1到6月,台灣農產品外銷出口額約26.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27.8億美元相比減少5.5%。
  其中,生鮮水果整體外銷大多呈現衰退,香蕉、菠蘿、椪柑、番荔枝、蓮霧分別減少37.6%、20.9%、19.3%、86.1%、93.1%。
  台農委會稱,農產品受到氣候變化、產量銳減,以及航運不順、運費上漲的影響,今年上半年整體外銷量減少13%。出口結構也因此改變,大陸除了排名降到第三外,整體外銷佔比也從原本從20.2%降至13.7%;美國從去年同期第二升至第一,佔比從15.4%增加到18.6%;日本從去年同期第三升至第二,佔比從14.3%增加到16.4%,互有消長。
  今年上半年,台灣農產品外銷大陸出口額約3.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5.6億美元相比,大減35.9%。大陸因多次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去年先後暫停台灣菠蘿、番荔枝、蓮霧輸入。這幾种生鮮水果,已經未出現在今年農業貿易統計上。但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其他銷往大陸的水果也在減少,今年上半年芒果、葡萄柚、蜜棗分別衰退98.1%、90.2%、66.5%。此外,酒類、烘焙糕餅也都有一定程度減少。
  島內經貿學者指出,台灣農產品外銷結構雖然出現變化,大陸退居第三,但是要思考,減少外銷到大陸的量,有沒有辦法轉移到其他市場。如果沒有辦法,產量也沒有減少的話,生產壓力仍持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