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七月半”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俗稱“七月半”。
  在中國民俗中,中元節是祭祀祖先和鬼神的日子。在閩南一帶,到了七月半,家家戶戶舉行“普渡”,大擺筵席,祭祀先輩和鬼神,非常熱鬧,尤其是晉江市等地,風風火火,非常熱鬧。
  到了七月半,老家上南地區每個家庭準備三牲果盒,祭祀公媽,大張旗鼓舉行普渡的不多。雖然同屬閩南地區,但是各地的風俗習慣有所不同,規模也不一樣,這是常見的現象。
  家鄉民諺:“七月半,中年黑一半。”這是什麼意思?
  這裡所說的“中年”,是指山坡上生長的一種果子,有拇指頭那麼大,成熟後呈紫黑色,摘下來品嘗非常甘甜。記得兒童時代,到了七月半,小孩子成群結隊到山坡上摘中年,經過幾個小時採摘,可以裝滿一個小袋子,回家與同伴分享。
  這種果子並不顯眼,但是在窮鄉僻壤的地方可是兒童的最愛,其味道比菲律賓的luhat還可口呢!中年是土名,確切的名稱是什麼?小時候一無所知,長大後到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種果子學名叫“桃金娘”,讀者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到網上查查看。
  離開故鄉幾十年了,但是對中年的思念卻沒有因日子久遠而淡忘,反之,卻是彌久歷新。一個有趣的問題是,菲律賓山上有沒有這種果子?據推測可能沒有,因為這裡山上不長山毛,大概也不長中年了吧?幾年前回老家,一天與朋友到高蓋山尋找歐陽詹讀書處白雲室,在山坡上又見暌違多時的中年,非常親切。
  話說回來,普渡的風俗不但在閩南一帶盛行,聽說在台灣也是一個非常熱鬧的民間節日。到了七月半,台南一帶居民家家戶戶舉行普渡,祭祀先輩和鬼神,非常熱鬧,盛況不遜祖籍地福建老家。台灣大多數的居民祖先來自福建南部,因此閩南話成為台灣的語言,兩地關係密切,即使有人故意切斷彼此的關係,還是無法得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