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專訪 籲各國需接受事實

李顯龍:中國已不是過去的中國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接受中國官媒專訪時表示,其他國家必須能夠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過去的中國了。他說:“中國更加繁榮,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更大,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也更大。”
  據央視網24日報道,李顯龍在《高端訪談》節目裡說,剛剛結束的中國兩會明確表明了中國的前進方向,期待中國朝著既定方向前進,保持繁榮。他稱讚“一帶一路”倡議是廣受歡迎的雙贏模式。
  李顯龍指出,新加坡是金融中心,一帶一路的項目可以在新加坡進行融資和評估。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如需要找尋仲裁地或法律諮詢,作為仲裁和調解中心的新加坡也能滿足這些需求。
  李顯龍也對中國在2021年申請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表示歡迎。他說,DEPA成立時,構想就是要設立一個開放的機制。除了中國,韓國和一些國家都表達了加入的意願;只要能達標、參與和為協定增值,誰都能加入。
  談到目前中國與新加坡的關係,李顯龍形容新中關係“非常好”,廣泛且涉及多個領域。新中彼此有互信和相互理解,兩國雖然在一些議題上有不同觀點,但也彼此合作,並且能推進非常實質性的項目。
  至於中美關係,李顯龍認為,世界無法承受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衝突,尤其是中美之間的衝突。他表示,希望中美之間可以建立聯繫,局勢能夠穩定,不要發生什麼意外事件。“我覺得要循序漸進,穩定關係,然後逐漸建立信任,逐步往前走。”李顯龍說。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新加坡25日專電】美中競逐,東南亞被視為雙方角力戰場之一。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東盟與中國的關係涉及政治、安全議題,若能在待解決的問題上取得更多進展,就更容易推進經濟合作。
  李顯龍日前接受央視訪問,根據新加坡總理公署公布訪談紀錄,針對中國與東盟間的經濟合作,李顯龍認為,雙邊經濟合作也取決於整體關係,中國與東盟間不僅有經濟議題,也涉及政治、安全議題,還有些待解決的問題。
  他說,在這些問題上多取得一些進展,就更容易在經濟合作上有進一步發展。
  李顯龍舉例,中國與東盟國家正在協商「南海行為準則」,要達成共識並不容易,「但我們一直在努力,希望有更多進展」。若能取得進展,以尊重各方利益的方式來管控南海議題,相信能更容易推進經濟合作。
  南海議題涉及菲律賓、中國、台灣、越南、馬來西亞等各聲索方利益。為處理南海主權爭議,中國和東盟10國於2002年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目標是最終磋商形成「南海行為準則」;雙方本月稍早在印尼雅加達舉行談判,未取得實質進展。
  李顯龍指出,當政治關係良好,就更容易推動雙贏的經貿關係;否則就算有許多雙贏的機會,也不見得能善加利用。
  他以美中關係為例說明,由於兩國關係緊張,儘管在氣候變遷等議題上有合作機會,但要促成雙方合作並不容易。
  李顯龍說,東盟與中國關係良好,非經濟議題處理得更好,相信將有助經濟關係發展。若有好的經濟關係,相信也會有更多動力解決其他問題。
  另一方面,美中競爭加劇,牽動全球地緣政治。被問及對美中關係的願景,李顯龍回應表示,必須循序漸進,穩定關係,再逐漸建立信任、逐步前進。他希望美中之間建立聯繫,局勢保持穩定,沒有意外發生,並漸漸改善關係。
  他坦言,這需要時間,也不容易,「雙方各自都有政治壓力」。
  談及全球該如何因對中國崛起,李顯龍表示,其他國家必須接受一個事實,當今的中國已不是過去的中國了,不僅經濟更加繁榮,在國際事務上的發言權也更大。
  他指出,過去中國經濟規模較小而享有的一些優惠待遇,其中有些應該要重新考慮,「中國必須調整其在世界上的位置」。這不容易但確實是有必要的,因為世界無法承受中國與全球其他國家間的衝突,特別是美中之間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