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死後打贏官司

  金庸逝世已近五年,還是新聞不斷,生前控告作家江南侵權,最近法庭宣判他勝訴。廣州知識產權法庭終審判決,認為《此間的少年》一書情節剽竊,作者江南被判賠償人民幣168萬元。筆者作為金庸粉絲,聞訊很高興,認為這是對任意修改金庸作品者一個教訓。
  金庸作品深入民間,人物常被引用,最近是“楊過”和“楊康”。最常被引用的是“七傷拳”,威力極大,但使用者自身也會受傷害。“俠之大者”郭靖義守襄陽,“神雕大俠”楊過用飛石擊斃蒙古大汗蒙哥,幾乎被人當作正史來讀,就如《三國演義》。
  金庸出身浙江江寧世家,解放後,其祖父作為大地主被槍斃。他曾任香港《大公報》國際版翻譯,後寫武俠小説成名,1958年創辦《明報》,以《神雕俠侶》吸引讀者。1961年大陸暴發大饑荒,每日泅水逃港者數以萬計,包括少年黎智英,途中溺斃或被鯊魚所噬者不計其數。《明報》詳細報導,成為左派眼中釘;六十年代中期,香港左派掀起反英暴動,到處放炸彈(其中可能有港英安放),以栽贓左派,金庸大肆攻擊,成為頭號暗殺對象,他不得不避居新加坡。
  文革期間,《明報》常有獨家消息報導,被誣為受美國贊助。《明報》因立場正確,廣受讀者歡迎,成為知識份子大報。筆者曾在王彬街“錦華源書店”訂下《明報》,每日下午就可讀到當日報紙。
  風水輪流轉,八十年代金庸被視為“國士”,被台灣蔣經國和大陸鄧小平邀為座上客,他也本著知識份子良知進言。香港九七回歸前,有傳言説他是特首候選人之一,以他的睿智,香港如由他管理,也許不會有2019年的暴動。
  金庸對中國最大的貢獻之一是促進旅遊業,他的妙筆生花讓“大理國”(雲南)、五嶽泰山、恆山、嵩山、華山、衡山、以及武當山、峨嵋山等成為旅遊熱點,人人一遊為快。
  金庸功成名就,其後人宜將版權開放,讓他的作品更為流傳。有人嘩眾取寵,醜化或扭曲書中人物,只會被人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