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螫傷人

  日前香港一天內發生兩起蜜蜂螫人事故,引起一宗被螫傷的人出現眩暈,而另一宗致人死亡。被蜜蜂螫傷致死並不多見,由此造成許多計劃郊遊的人卻步,也引起一陣子恐慌。
  香港市郊常有蜜蜂和大黃蜂出沒,前者多是蜂場飼養,少數屬於野生,而大黃蜂則屬野生。蜜蜂的尾部有一毒囊和螫針,用於對付敵人,螫人後螫針連毒囊留於被螫部位,因為螫針、毒囊和內髒相連,螫人後蜜蜂也會死亡,所以蜜蜂不會輕易和敵人同歸於盡。大黃蜂則不同,螯人後毒針不會說落,可以反覆「重用」。
  日前被螯的人何以會失救呢?可能有兩個因素,其一是傷者對蜂毒極度過敏,另一是傷者對花粉極度過敏,蜜蜂剛採了花粉,間接把花粉轉傳給被螯的人,傷者來不及送到醫院已死亡。
  郊遊時遇到蜂類出沒,或蜂類迷路飛到建築物內,應保持安靜,切勿急速移動身體,更不要做出「採茶撲蝶」的拍蜂動作,讓蜂類自行飛離,你拍死蜂類會引來更多「蜂兵」前來攻擊,被侵犯的蜂類死亡前會分泌液體告訴同巢的前來拯救及殺敵,被攻擊的人會受到更大的傷害。
  受到蜂螯怎樣處理?古老的方法是找來乾花揑成團,以花團在被螯傷口上下左右掃動,或以膠卡(信用卡類)刮去蜂針,並以清水沖洗及冰敷,同時往醫院求診,有過敏現象的可叫救護車,不要拖時間。
  被蜂螯後多能自行恢復,如滿兩三日仍不減輕的,應該到醫院求治及處理。經一次被蜂螯後再次被螯,多數的人常以為會一次比一次反應變弱,其實並不如此,有可能一次比一次嚴重,多次被螯反而應該更加小心處理。
  我工作的地點靠近山野,常有爬山友路經,也常被問及如何預防被蜂接近。我會告訴他們,爬山前先洗個不用洗澡液的溫水澡,不用有香味的物品,包括香水、髮乳,不吃香味糖果、飲品及食物,穿淺色衣物,不要「打草驚蛇」,以免嚇驚蜂類,戴上淺色頭巾及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