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好心,做好事

  中國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慈善總會從2015年開始,每年都會收到一位署名為“金粟緣人”捐獻的100萬人民幣捐款,連續八年,累計總數800萬人民幣。在“海鹽慈善獎”頒獎典禮現場上,這位“金粟緣人”沒有來領獎。有的媒體聯絡上了“金粟緣人”本人,希望他能說一說自己的故事。“金粟緣人”用一條簡訊表示婉拒:“有能力的時候常做好事,沒能力的時候常存好心。”
  最近,菲律賓華教中心為籌建中國語言文化宮開展募捐活動。因為華教中心在菲華社會一直享有良好的口碑,特別在疫情期間為菲律賓華教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讓很多華校在疫情期間依然能夠開展華文教育,所以募捐活動獲得了很多菲華社團和熱心人士的支援。不過,有人提出了一些問題。本來,這些問題是正確的,也是大家希望瞭解的。但是,提問題的人用了不太友好的態度,比如:在“中國語言文化宮”的前綴用上了“什麼”二字,讓人覺得對這個項目有點蔑視;不直接用“中國”二字,而是用上“東方大國”,讓人覺得提問人是不是對中國有所誤解;其中還說到只用一張大廈外型圖像來招搖尋找贊助。但是,如果提問者認真閱讀使用這張圖片的新聞,就會瞭解到建設語言文化宮的意義及其初步規劃。
  我數了一下,截止6月6日,華教中心一共發佈了43篇關於中國語言文化宮的新聞。從這些新聞裡面,我們不僅能夠初步瞭解這個項目的內容和進展情況,還能從中看到一個個鮮活的菲華慈善家的形象。這些捐款人有社團,有個人,有宗教團體;捐款少則一百萬,多則兩千萬。試想一下,如果捐款人對中國語言文化宮沒有瞭解,能夠輕易地獻捐出那麼大一筆善款嗎?希望提問人能夠認真閱讀這些新聞的內容,而不只是看到大標題那個捐款數目。
  “好言寬慰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如果您是真的為中國語言文化宮著想,是不是應該用一種善意的語氣提問,而不是一開始就對它充滿惡意。而且,新中國從來沒有將自己視為一個大國,因為那個“將自己視為大國”的美國,從來都不是新中國希望成為的目標。新中國領導人提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就是希望跟全世界人民一起實現和平富裕的共同目標。促進菲中兩國的文化交流,才能讓消除兩國人民的隔閡,才能心平氣和、平等相待地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