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1月19日電】(記者王井懷、宋瑞)2023天津國際航運產業博覽會11月18日在津閉幕,這是中國目前門類最為齊全的航運產業綜合性展會,吸引了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企業參會。
波羅的海交易所亞洲區負責人張競優在會上提出,對全球43個主要航運中心研究發現,全球貿易格局正從西方向東方轉移,「凸顯了中國航運業逐步崛起到引領全球的過程」。
作為全球貿易大國,中國約95%的貨物運輸量通過海上運輸實現,海運航線和服務網絡遍佈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航運業在全球拓展了新空間。
不久前發佈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3)》顯示,2023年全球航運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前10位中,上海、香港、寧波舟山等中國航運中心城市榜上有名。《報告》認為,新加坡、倫敦、上海三大航運中心領銜,亞太區域航運中心持續崛起。
在衡量航運業發展的重要指標船隊規模上,中國今年取得重大突破。不久前,中國官方宣佈,中國船東擁有的船隊規模達到2.492億總噸,從總噸上已超越希臘,成為世界最大船東國。
來自傳統船東大國的希臘航運金融協會主席喬治·克西拉扎基斯表示,許多希臘船東在中國造船,「在過去十年中,一半的希臘新船是在中國建造的」。
據統計,2022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42.07萬億元,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國地位。中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世界港口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中,中國分別佔8席和7席。
「開放是航運業的傳統優勢和標誌。」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付緒銀說,中國航運業將始終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理念,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同開創航運可持續發展新局面。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