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底

本國外匯儲備增至1,013億美元

  【本報訊】由於金價上漲和菲律賓中央銀行(BSP)海外投資淨收入增加,截至2023年11月底,本國的外匯儲備進一步增長。
  央行初步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前11個月,國際儲備總額(GIR)達到1,013億美元。GIR是衡量本國結算進口付款和償還外債能力的指標。
  這高於2023年10月底1,011億美元的水平。
  央行的儲備資產包括外國投資、黃金、外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
  央行表示,“GIR水平環比上漲主要反映了國際市場金價上漲帶來央行持有的黃金價值的上調,以及央行海外投資的淨收入。”
  央行形容2023年11月底的GIR水平作為外部流動性緩衝“綽綽有餘”,因為它可以支付至少7.5個月的商品進口、服務支付和初次收入。
  按照慣例,如果本國的GIR能夠支付至少3個月的商品進口、服務支付和初次收入就被視為適足。
  這最新GIR水平也約為按原始期限算的本國短期外債​的5.8倍和剩餘期限的3.6倍。
  按剩餘期限算的短期債務是指原到期日在1年及以下的未償還外債,加上未來12個月內到期的公共和私營界中長期貸款的本金償還。
  央行表示,“如果截至一特定時期的本國GIR水平能夠至少100%支付未來12個月內到期的公共和私人外債,就被視為適足。”
  中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麥克在一封電郵評論中表示,截至今年11月底的外匯儲備水平上升是由於“本國結構性美元/外幣流入持續增加,例如OFW匯款和BPO收入。”
  他說,“相對高企的1,013億美元的GIR仍可增強本國的國際收支,這是本國連續第2年獲得良好信評的關鍵支柱,大部分信評比最低投資等級高出1到3級,展示了韌性,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世界其它國家的評級下調。”
  同樣,截至2023年11月底的淨國際儲備-央行儲備資產(GIR)與儲備負債(短期外債、信貸和IMF貸款)之間的差額-比2023年10月底的1,003億美元增加了2億美元,達到1,00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