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油條咖啡漢堡包

  「豆漿油條咖啡漢堡包」的題目有點怪。事緣我這次去臺灣接二女娜娜回港,有機會獨自一個人在老街上走走,發現台灣市面的情況,傳統速食式微而興起的西式飲食。
  我和大兒子住在三重市的一家酒店,對面有個「永和豆漿」的大招牌,我和兒子約定翌日一早在酒店吃完早餐後再和他二妹到豆漿店吃早餐,我們依時到達,卻見店門深鎖,原來只是清早做生意,中午和下午休息,原因是除了中老年上班前來這裡吃油條、菜頭粿及飲豆漿,年輕人都到西餐點去幫襯。第二天我們一早來幫襯,也只有我們父子三人坐在店裡吃早餐。換成貴租的香港,每天只開店數小時一定難以維持租金和其他開支。在同一街道還有兩間裝修殘舊的豆漿店,也只有兩三個店員,店面也一樣冷清。
  臺北市面有個特點,傳統早餐式微,平民小店卻盛行供應漢堡包,各式各樣的漢堡包比豆乳、蒸包、煎包及油條更受歡迎。可能和漢堡包易於打包和拿著吃有關係,長長的油條和小包子不易打包和帶走。香港的中式早餐一樣正在沒落,油條、小包點越來越少人幫襯,有些老店進行改善,把油條由中間剪成兩段,顧客可買半條,有些老店把長長的油條「矮化」,做成傳統油條的一半長,方便顧客攜帶及拿著吃。
  往時台灣有不少專賣豆漿的早餐店,數十年來改良不多,顧客數十年來都是吃同一些食品,漢堡包店卻不斷以新款式迎合顧客的胃口,像中國內地的某大連鎖漢堡包店還有粥類供應。
  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是趕著上班、趕著吃飽,工作中要保持精神奕奕的狀態,要趕走疲倦唯有依靠咖啡,也造就了咖啡代替了豆漿,臺北豆漿店的衰退和西式飲食的興起是一衰一旺!
  以前香港沒有清一式的早上豆漿、包子店,都是豆腐店附帶賣豆漿和煎包,隨著店租不斷升高,靠賣豆腐和豆漿難以維持開支,後果只有改變策略以延續經營,豆腐店不再兼賣即食包子和豆漿,有些賣豆腐的商販只在街市租用一個小攤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