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兄弟!你說這樣不安本份的話,豈但來生還做戲子,連變驢變馬都是該的!」《紅樓夢》第九回:「寶玉終是不安本份之人,竟一味的隨心所欲,因此又發了癖性。」
不安本份的解釋是指不甘於所處的地位和受到的待遇,思想言行越出正軌。另外的解釋: 不能安穩守住自身本有的責任、義務。
很多人認為“不安本份”是貶義,我倒認為是勵志,在這個很現實的社會,人如果不安本份,才能出人頭地。
然而,王賜爵的《本箴》有道:“孝弟為立身之本,忠恕為存心之本,立志為進修之本,讀書為起家之本,勤儉為保家之本,寡欲為養身之本,謹厚為待人之本,虛心為受教之本,擇友為取益之本,積善為裕後之本,一經為教子之本,權宜為應變之本,膽略為任事之本,聖賢以心地之本,君子者專力務之本……”
《本箴》所說的是根本的本,與本份可能並不關聯,很多“之本”也不符合這個世代了,可以說是被古人騙了。然而“擇友為取益之本”倒是有點意思。
不安本份,即是說如果你對你的職位感到這是本份,那你可能永遠是打工仔,所說的“不安本份”,即是說要有人望高處的“不安本份”的上進心。
有可能會有些人認為我的這種說法是“歪理”。清·頤瑣《黃繡球》第十章:“拼著些堅忍工夫,做到鐵棒磨成針的地位,看似發達的遲,實在收效最速。”
所謂“鐵棒磨成針”,這句話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弱智的成語故事。正確的做法是:把鐵棒賣給收破爛的,換錢,買一根針,就這麼簡單。這是歪理還是正理?
少年李白碰到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覺得好奇問她做什麼,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就用功讀書。就算李白把多少鐵棒磨成針,還不一樣是酒鬼。據《舊唐書》記載,李白是飲酒過度,最後醉死在宣城。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