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律詩談起

  最近受邀參加南瀛吟社活動,向老師學習古詩詞,還獲取了自檢手段,當場在亦厲大姐面前檢測了一首現做的習作,短短的七言八句,就有十四處的押韻,平仄問題,回家後又自測了幾首,發現沒有一首能夠通過,頓時覺得有些氣餒,律詩確實太難了!尤其對我們這些沒有漢語拼音基礎,卷舌平舌不分的南方人,好像需要重新開啟一段旅程,做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小學生。
  其實我是很喜歡律詩的,小時候那本《毛澤東詩詞選》就是自己經常的讀物,有時候還模仿寫上幾首,那朗朗上口的語句,抑揚頓挫的氣勢,叫人回甘生津。
  那個時候,我們讀詩是懷著一種敬仰的心情,也不太了解其中的韻味,到後來看到胡適先生的評論,說毛詩也不是那麽合律,才開始注意究竟什麽是韻律與對仗,發現偉人詩中也確實存在壹些南方人的鄉音。
  現代人喜歡現代詩,可以隨意發揮想象,總覺得律詩的條條框框束縛了人的思維,反正都是抒發感情,隨意發揮就行了。其實現代詩也是自由詩中的一種,否則我們怎麽定義李杜的名詩,尤其是杜甫那首被寫入課本的《茅屋為秋風所破》,白居易的那首《琵琶行》,基本都是以敘事為主的。還有《將進酒》,《聞官兵收河南河北》等等,那該怎麽歸類呢?筆者雖在詩的門外,但總覺得能夠流傳下來的東西就是好東西。只要略翻一下唐詩宋詞就能夠知道,唐詩廣為流傳的還是自由體詩多,其中很多是白話詩,甚至有一部份是打油詩,宋詞雖唯美,但受限較多,這也與當時社會風氣相關,唐朝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宋代則略顯保守,到後來宋朝被侵略瓜分,也是其保守特性帶來的禍根。
  菲律賓有幾個詩社,各自均有鮮明的特色,習古詩詞的年齡普遍偏大,習現代詩的則年齡較小,古詩詞微信群也是中規中矩,氣氛略顯沈悶,現代詩者則信馬由韁,思路活躍。但是青菜蘿蔔各有所愛,愛好什麽樣的詩和選擇什麽樣的生活一樣,是由個人性格所決定的,多彩的社會不必千篇一律。
  詩無好壞,悅人悅己,從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來講要學律詩,從天馬行空自由發揮來講要寫自由體詩,如果既能自律又能發揮那便是最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