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的差異性

  中國不同地域的商人特點特別明顯,他們在海外經商,由於地理及環境因素,在居住地僑商們利用相同的地域屬性、宗族的關係緊密聯繫,互幫互助。
  中國的商人不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大多都是相互發展。一個正常的商業環境,大家不存在搶生意,而是互助,你做服裝、我做拉鍊、他做面料、扣子……商人之間形成一個產業鏈,甚至有的企業做大做強,做成了運動知名品牌。
  閩南十戶九僑的特殊環境及閩南人以敢拼敢闖的吃苦耐勞而受益,成為創業成功的閩商精神,使 “晉江經驗”處處傳播。
  在閩南,筆者看到不少十二、三歲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在幫父母做生意,他們迎來送往久了就自然學會了生意經,久而久之以“從商為正途”了。看到這種情景不由想起徽商的一句民間俗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歲往外一丟。”俗語诠釋了徽州窮困人家的孩子被爹娘養到十二三歲,就自己討生活了,他們在摸爬滾打中闖出一條商道。
  再縱觀中國的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潮商,這四大派有著很大的影響。  
  潮商的規則非常清晰,商人的風格差別也非常大,潮汕人的商業傳統深厚,商業才能較高,商業勢力強大,在廣東省內各個角落和全國各大城市都有很多潮汕人從事商業活動。
  商幫、商圈的區別分化、從事的行業、打交道的態度、利益分配的合理性都完全不同。江浙一帶是長期的重商文化形成的商業氛圍。後來,又重新組合出省級商幫的分法。
  商人與商業的產生、發展促進了社會的繁榮。在從事商業的過程中,有的重商文化做的是搶客戶、搶商鋪,在重疊中沈陷搶奪戰,形成惡性競爭。但也不乏獲利後回饋桑梓,用心懷大愛的赤子之心愛國、愛鄉,演繹著善舉的成功人士。
  不同時期的商人有不同的特點,互聯網時代商業的差異化逐漸減少,因現在的年輕人知識結構和過去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