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三分地

  我家世代務農,祖爺爺輩是長工,沒有地,爺爺輩在集體,也沒有地,到父親那一輩,村裏搞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分了三畝地。隨著父親年歲漸大,地的多少要與堤工掛鉤,在我大學畢業那年,父親把地給“甩了”,只剩下一個屋墩,帶上後院的竹林,約一畝三分左右。現如今,父親已經作古,老屋已經倒塌,屋墩孤零零的躺在左鄰右舍的樓房中間,長滿了雜草。多年前就計劃回鄉去建個房子以便葉落歸根,村裏也很支持,去年還隨批上報了相關部門,同時任命我做了個榮譽村支書,歡迎我回家定居養老。
  今年清明回家掃墓,發現村裏變化很大,大量的土地流轉,農業規模化與產業化開始推行,村間道路已經加寬,機械化耕種已現端倪,去年回去還到處坑坑窪窪養著小龍蝦的田壟,現在已經是一馬平川。本來嘛,我那個地方就是國家商品糧種植基地,突然某一天大家都不種田了,說蓮藕賺錢,大家都種蓮藕,說養殖賺錢大家都養龍蝦,一窩蜂的上,一窩蜂的倒,最後大家都沒有賺錢,反倒把魚米之鄉的主業給丟了,現在好了,正本清源,回歸主業,老家復興有旺。
  既然是回家,當然要向村委會報到,與村鎮兩級作些簡短的交流,看到年輕的基層幹部,既心疼又敬佩,中國的問題在農民,農村的問題瑣碎繁雜,千頭萬緒,無能力與耐心則不足以為之。現在的村幹部除了管理村間事務,還要發展集體經濟,有點全民招商的意味,鎮級領導也一改過去的傲慢與偏見,謙和耐心的分析當地優劣,把招商引資的誠意做得滿滿的。
  再回到我那個一畝三分地,雖然建房的心思多年就有,只是那個環境實在稱不上宜居,農村是荒蕪的,農民各懷心思,黑惡勢力盛行,在不占便宜就是吃虧的指導思想下,連生活的安全感都不曾有過,即使有回歸的想法,也不敢有所行動,這下好了,農村產業化發展,農民有寄托有收入,倉稟實而知禮節,農民農村農業的問題得到系統性解決,美麗鄉村不再是口號與夢想。
  每次回家都有新的感悟,每次回家都有些許沖動,這次回家是我那一畝三分地,它不僅僅是我要建房的那片宅基地,而是生我養我的那片土地,只有那個大的一畝三分地建好了,新農村真的能夠宜居養老了,我那片小的一畝三分地也就放心地建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