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英」字的寫法

  4月1日至11日,馬英九率領20位臺灣青年學子,成功地到大陸尋根、參訪,廣州、深圳、西安、北京一路走來,這些臺灣青年刷新了自己人生中的許許多多“第一次”,紛紛表示不虛此行。他們感觸最多的就是“震撼”和“感動”。目前馬英九一行已經回到了臺北,但是這次訪問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兩岸青年交流,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十幾天來,各主要媒體評論好評如潮。
  媒體也注意到馬英九在北京的座談會上,手拿著“馬英九”桌牌說道,他一路過來,他的名牌“英”字的寫法,只有北京大學寫對了。因爲“英”字的最後一筆是點而不是捺。
  在此,首先要糾正的是,桌上的名牌都是打印的,字體存在電腦字庫裏,而不是手寫的,這些字就根據字體的不同而產生一些變化,也就沒有對錯之說。如果打印採用宋體字或仿宋體(中國大陸在正規場合以及公文中最常使用的字體),那“英”字的最後一筆必然是捺而不是點。如果是採用楷書打印(臺灣地區最常使用的字體),那“英”字的最後一筆必定是點而不是捺。《康熙字典》就是採用宋體字排版的,“英”的最後一次筆就是捺。其實,這是字體的差異,無所謂對錯。“英”作爲合體的形聲字,“艹”作爲意旁表意,“央”作爲聲旁表音,其本義是花,如落英繽紛。如果更深進一層,追述到小篆,那“英”下面兩筆就如兩條腿,既不是點也不是捺。
  大陸已經使用簡化漢字(簡體字)超過半個世紀,並且在聯合國註冊,港臺延用繁體字。雖然並不影響兩岸三地的溝通,但是這也給年輕人產生了一定的困擾,讓那些初學漢字的學生摸不著頭腦。記得多年前,有大陸的專家曾呼籲兩岸共同編制一套“標準漢字”,若真能實現,那就是中華文化千年傳承的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