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中關係的“軟”與“硬”

  近一年多來,菲中關係因南海問題飽受考驗。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上任以來,兩國在黃岩島、中業島、仁愛礁等地頻繁發生衝突,雙邊關係因舊問題產生新齟齬。在不久前結束的2024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小馬科斯多次提及“南海問題”、“美國”和“中國”,再度引起高度關注。
  一直以來,菲律賓對中國的外交政策是“硬中有軟”。雖然斷斷續續有過衝突,但兩國也有友好相處的歷史,對於南海問題亦有過“擱置爭議”等積極共識。自二戰後從美國的殖民統治下獨立以來,菲律賓與美國仍保持戰略合作關係,國家經濟和安全也因此特殊關係受益。同時,自1970年代菲中建交以來,菲律賓與中國保持著較為緊密的經濟聯繫,對中國的經濟倚重也在加深。
  在美中之間,菲律賓身為相對較小的國家,自然需要合理地採取平衡策略。事實證明,當菲律賓堅持獨立的戰略思考時,南海問題對菲中關係的影響也能在整體上被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但每當美國的戰略企圖指向中國,菲律賓便會被捲入其中,而為平衡好兩對關係,不同政府採取了不同策略,這也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菲律賓前總統杜特地執政期間,南海特別是菲律賓與中國有爭議的島礁和海域總體上保持平穩,沒有發生大的爭端。菲中經貿關係也得以快速發展,惠及菲律賓民眾。菲中雖有各自的利益關切和不同的戰略考量,但歷史證明,兩國的共同利益大於分歧。如今兩國因南海問題再起紛爭,同樣不可忽視美國等域外勢力的插手。
  另一方面,中國對菲態度可謂“軟中有硬”。中國向來將菲律賓稱為“好鄰居”,在開展其周邊外交過程中,也對菲律賓保持尊重。在面對爭議問題時,中國聲稱從雙邊關係長遠發展,以及區域和平穩定大局考慮,主張擱置爭議,堅持和平發展的外交策略。
  近一段時間兩國在南海發生的衝突中,中方態度似乎逐漸變“硬”,細究原因,更多是出於應對在美國等域外勢力干涉下,南海事態發生的激烈變化,並非是要在爭議問題上改變根本方針。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中國國防部長董軍重申,中國的戰略文化強調“兼愛非攻”。中方堅持透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鄙視“叢林法則”,在處理邊界和海上分歧時,不會主動挑起事端及輕易訴諸武力。
  其實,菲中合作不僅限於雙邊範疇,在以東盟為主導的區域合作機制下,菲律賓更是獲益良多。可惜,目前在美國印太戰略框架下,區域合作正被不斷分化。在美國幹預下,排他性的小集團正逐漸形成,掏空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也導致菲中關係偏離“東盟道路”。
  在本地區,東盟主導的一系列多邊機制發揮了真正切實的作用。擁有戰略自主的東盟,使區域國家獲得較長的和平,迎接快速發展期。回頭再看,這更印證“東盟道路”契合東南亞地區的實際,符合亞太各國的需求。而一味依仗美國,生搬硬套地採取“美國盟友模式”,和平與發展的期望總是會落空。
  南海問題的解決與和平的維護要靠南海周邊國家、靠東盟,而非靠域外國家。自菲中建交以來,兩國對彼此“有軟有硬”,風浪不小但總體上仍能保持穩定,這不僅得益於雙方的外交智慧,還得益於對區域戰略自主理念的認同。菲中仍有廣闊共同利益空間有待挖掘,眼下的衝突不符合菲律賓核心利益,也不應該被域外勢力利用,變成刺傷菲律賓和區域國家的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