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心靈的充盈和喜悅

  寫詩從來都不是難事,也不要挖空心思去尋詩,只要多多留意身旁的事物和一花些心思體會每一天的經歷,就可以從中發現深蘊、豐滿的、多彩的、多姿的詩意、詩情。比如我隨手寫的《鉛筆》:“削尖了腦袋/也想留名青史//寫著寫著,筆頭/便開始圓滑起來/圍觀的眼睛/讀不透哪一章/才是正史或野史//時間不得不/再削你的頭//重翻書頁/但見許多/扭曲的/擦拭的/模糊的/形迹”。
  寫“鉛筆”這一物不能僅寫物,而是要張開想像翅膀,筆與文字、書籍、歷史等等有關,鉛筆寫的字是可以拭擦的,所以又與篡改歷史扯上關係,這就為寫“鉛筆”提供了許多內涵,而這些若用散文來表達,也許非得用上幾千字不可!
  《橡皮擦》:“盡量以柔軟的姿態/靠近你/撫慰你/磨擦你/讓你慢慢慢慢放下戒備/最終/只遺下你/洗刼一空的文字慾”。寫了“鉛筆”,怎能忘了“橡皮擦”,此詩當然少不了大膽發揮,甚至還讓人讀出了顔色,然而詩本就是可以産生歧義的,而且是愈陌生化愈具備感觀的衝擊力。
  詩友盧輝認為,詩很多時候來自於生活,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折射的東西是什麽?我經常跟人家開玩笑説:我把詩歌文本當成是一種“偷窺的藝術”,讓詩歌本身來説話。詩歌本身首先是語言的,第二個是屬於詩人自己的。因此,在我進行詩歌批判的時候,首先要使詩人的詩歌跟我生命進行對答,當我進入與他生命對答以後,我才能夠再去讀他的文字,詩歌才能為我所用。
  我在寫詩和讀詩的過程中,同樣是有代入感的,好像我是在自己與他者的詩意象的鋼絲上探險、博弈;從中獲得心靈的充盈和喜悅!
  當“詩生活”成為常態,你一樣會感悟到詩不遠人,知者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