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本國僑匯創11個月新低

  【本報訊】繼上個月錄得季節性增長之後,4月匯款跌至11個月來的最低,因為美國和其它接納大量海外菲人的國家面臨經濟放緩的風險,預計流入本國的資金將會減少。
  菲律賓中央銀行(BSP)週一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通過銀行或正規渠道進行的現金匯款或轉匯總計25.62億美元,為2023年5月錄得24.94億美元以來11個月內的最低。
  相比這最新流入額,上個月的是27.38億美元,2023年4月是24.85億美元。
  個人匯款-通過非正式渠道以現金或實物形式轉匯的總額-錄得28.59億美元,低於3月的30.51億美元,但高於2023年4月的27.73億美元。
  今年迄今,現金匯款增長2.8%,達到107.82億美元,而個人匯款增長2.8%,達到120.10億美元。
  央行在隨附的一份聲明中表示,「來自美國、沙特和新加坡的現金匯款增長是2024年前4個月匯款增長的主動力。」
  美國佔前4個月匯款的41.1%,其次是新加坡,7.0%;沙特,6.0%;日本,5.1%;英國,4.5%;阿聯酋,4.2%;加拿大,3.2%;卡塔爾,2.8%;韓國和台灣各2.7%,其它國家和地區佔剩餘的20.6%。
  由於本國繼續面臨高居不下的通貨膨脹,預計未來幾個月匯款將繼續小幅增長。
  中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在另外的一份評論中說,「海外菲勞(OFW)匯款未來幾個月仍可能保持單位數/小幅增長,因為OFW家庭/家屬仍需要應對本地相對較高的物價/通脹,從而需要增加匯款。」
  5月通脹率為3.9%,是2023年11月消費者價格上漲4.1%以來6個月內的最高。這也在央行2.0%至4.0%目標區間的上限。
  央行貨幣委員會在5月16日召開的最新貨幣政策會議上決定將政策利率維持在17年來的最高水平,同時將2024年風險調整後的通脹預期從之前的4.0%下調至3.8%。
  邁克爾說,「美國以及其它接收大量海外菲勞的國家存在經濟放緩甚至衰退的風險,部分原因是美聯儲自2022年3月以來大幅加息……仍將拖累OFW匯款,尤其如果出現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