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亞尤銀礁衝突“不屬於武裝攻擊”

菲:未考慮動用共同防禦條約

  【本報訊】馬拉干鄢宮6月21日表示,雖然最近發生的中國船隻騷擾菲律賓船隻事件導致一名海軍人員失去拇指和其他幾人受傷,但這並不是一次可能觸發菲美《共同防禦條約》(MDT)的武裝襲擊事件。
  在新聞發佈會上,文官長俞加斯•伯沙敏稱這起事件“可能是一場誤會或意外”。 
  他說:“不,這可能是一場誤會或意外,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將其歸類為武裝襲擊。我不知道我們看到的是否是刀、斧頭,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 
  菲律賓武裝部隊(AFP)證實,一艘在亞尤銀礁(仁愛礁)執行補給任務的菲律賓船隻與一艘中國船隻相撞,造成一名菲律賓海軍軍人嚴重受傷。 
  據媒體的報導透露,7名軍人在6月17日的衝突事件中受傷,其中一人失去了拇指。 
  總統海洋事務助理安禮斯•申智諾週五表示,儘管6月17日在亞尤銀礁發生了涉及菲律賓海軍和中國海岸警衛隊人員的衝突事件,但尚未考慮援引《共同防禦條約》。
  他在總統府新聞發佈會上指出:“這並不是關於援引《共同防禦條約》的問題,我們的討論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共同防禦條約》

  日前,伯沙敏在馬拉干鄢宮主持了國家海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是次會議是根據由小馬科斯總統簽署的2024年第57號行政命令規定而舉行的。
  據他透露,這次會議也是鑒於中國最近在西菲律賓海的敵對行為而召開的。 
  小馬科斯在4月份曾表示,如果有一名菲律賓士兵在西菲律賓海死亡,那麼菲律賓將引用《共同防禦條約》。 
  根據菲美兩國1951年簽署的《共同防禦條約》,雙方“承認在太平洋地區對任何一方進行將對其自身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的武裝襲擊,將根據各自的憲法條款採取共同行動應對威脅"。 
  此外,該條約規定“對任何一方的武裝攻擊被認為包括對其本土、在太平洋海域管轄的島嶼領土、武裝部隊、公共船隻或飛機的武裝攻擊”。

巴董巴戈的看法

  另據報道:菲律賓一名海洋法律專家週五說,中國在亞尤銀礁對菲船隻的最新侵略,已可視為“武裝攻擊”。
  不過,齊•巴董巴戈教授說,援引《共同防衛條約》不意味菲律賓同另一個國家開戰。
  巴董巴戈說:“你可認為它是一種武裝攻擊,因為明顯地,他們使用武器,不是嗎?他們侵犯菲律賓國家船隻和人員。它是不是一種戰爭行為,實際上是一種政治決定,它不是法律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