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PEC(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與G20(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高峰會相繼在南美洲舉行。在這兩場重量級多邊會議之前,特立獨行的特朗普在美國大選中勝出,令各國感到“山雨欲來風滿樓”。在全球面臨更大不確定性與複雜局勢之際,APEC等國際多邊機制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今年的APEC會議以“賦能、包容、成長”為主題,所有成員都派出了高級別代表參會,包括美國總統拜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等,顯示出對APEC機制的高度重視。剛才勝選的特朗普雖未到場,但因其爭議的激進政策或將重新定義全球秩序,存在感很強。
特朗普自稱是保護主義者,鑑於他在上個任期以及競選期間的種種表現,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首當其衝的,就是特朗普對於“關稅”的推崇。有人認為關稅只會拿來針對美國的競爭對手,其實不然。為減少貿易逆差、促進本國就業與經濟成長,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提議對所有外國生產的商品徵收10%的關稅,對像也包括其盟友。倘若這並非特朗普競選時的虛張聲勢,而是真的實行這項政策,將對全球供應鏈與貿易格局的穩定造成強烈衝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表示,雖然目前還無法評估特朗普貿易政策的具體細節,但如果出現非常嚴重的脫鉤和大規模關稅,最終可能導致全球GDP損失近7%。
特朗普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其“美國優先”的外交策略。與拜登政府相比,特朗普政府將加速推動戰略收縮,更少考慮盟友利益的同時,卻要求盟友將美國利益放在第一位。一旦盟友利益與自身利益有衝突時,則毫不猶豫地選擇犧牲盟友。
回顧特朗普以往言行可以看出,他對東南亞關注有限。國際政治學者預計,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後,美國對東南亞事務的參與程度將較拜登時期下降。東南亞各國應調整外交國防戰略,並準備好應對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
在此背景下,中國在國際場合傳遞出的態度與訊號也是各方關注的重點。近年來,中國在包括上合組織峰會、金磚國家峰會、G20峰會等多個多邊外交場合表現活躍,持續向世界釋放開放信號,承擔大國責任,弘揚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一直在APEC平台和亞太區域合作中發揮積極作用。
亞太地區人口占全球三分之一,佔世界經濟總量超六成,貿易總量近一半,是世界經濟復甦與成長的重要引擎。而APEC作為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對提升區域經濟整合水平、引領經濟全球化扮演重要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於“亞太”而言,特朗普雖曾在首任期炒作渲染“印太”概念,但目前他對所謂“印太經濟框架”興趣不大。因此,“印太經濟框架”與APEC的競爭程度將會下降,有利於區域合作重回亞太路徑,減少“印太”、亞太路徑之爭所帶來的損耗。
合作方為解決問題之道。在特朗普帶來的陰影下,人類社會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相繼召開的APEC與G20會議或為觀測世界局勢未來走向的窗口之一。面對貿易保護主義與逆全球化回潮的挑戰,包括菲律賓在內的各亞太經濟體應利用好這個平台,排除地緣政治因素的干擾,強化區域共同立場,完善多邊貿易機制,提升全球經濟韌性。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