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博主打出“嚴查食品安全 抵制文化滲透”的橫幅,在國內街頭四處宣傳,提醒國人同胞食品安全帶來的危害,以及對我們身體健康的嚴重影響,此舉得到許多人響應和點讚。
我們不會忘記,當初曝光蘇丹紅後,接著是三聚氰胺,後來又是地溝油。中國人的餐桌儼然已經成了一張現實的化學元素周期表,甚至有網友調侃說,這並不是“舌尖上的中國”,而是“化學上的中國”。
近二十年來,中國大陸不斷曝光各類食品安全案件,每一起案件的曝光都引起嘩然。以前最講究“真材實料”的中國食物,如今卻成為了最令人不放心的一件事。各種各樣的違法添加劑、違法添加物不斷地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這是妥妥的禍國殃民。那麼,究竟是什麽讓中國人的餐桌成為了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呢?不外有兩個方面值得注意,一是相關部門不夠重視,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雖然已成立很多年,卻並未起到相應的作用,造成違法者有空子可鉆。二是不少企業與商家的不誠信態度。俗語說:“商以誠待”,意思是對待買賣必須要以誠信而為。如今的商家,早已經將老一輩生意人的道德操守丟到了九霄雲外,他們不顧民眾健康,利用法律漏洞與部份官員的不作為大肆製造不合格食品和藥品。即使被揭露,也不願去彌補,而是想方設法搪塞。食品安全問題多發的原因,73%的網民認為是執法部門監管不力、執法不嚴,14%認為相關法律不健全,懲罰力度不夠,9%認為生產和銷售者不誠信,缺乏道德自律。有良心記者揭發,還遭到報復。
現在雖然在食品藥品安全上把關得到提升,但與真正安全還是有段距離。政府提出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我們希望不會再看到這樣的廣告:品嘗了各種化學元素的中國人,你們誰能匹敵?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