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菲國旅遊叫屈

  旅遊被稱為無煙工業,繁榮零售、住宿、餐飲、服務等等行業,帶來了有形的外匯收入,無形的文化交流,促進了解。各國無不全力發展旅遊業(也許朝鮮是唯一例外),將自己的國家介紹給別人,自己一些司空見慣的風景、食物、風俗,外人可能嘖嘖稱奇,趣味盈然。人性好遊玩,三歲小孩到新地方也會興奮不已,更不必說長期困在辦公室和工場的職業人士。退休老人希望到處遊山玩水,一了心願,新婚夫婦,要度蜜月,留下甜蜜記憶。所以你可看見兒童、少年、壯年、老年到處流連觀光,累得滿身疲憊還興高采烈。
  前些日子有報導說,直到今年十月,泰國外來的遊客達六千萬,而菲國只有五百萬,不及五分之一,怎會如此?曼谷地處要津,是很多地方的中轉站,最近推行免簽,更是遊客大增。泰國旅遊資源不如菲國,民眾也不諳英話,應歸功當局的努力。
  菲國好山好水,民眾善良又通英語,長期被西方殖民,充滿異國風情。無奈治安不靖(旅遊業大忌),绑架新聞無日無之,誰肯冒險進入危邦?政府近日又和中國交惡,民間申請簽證不易,業者呼籲政府採取辦法,但政府不為所動。
  中國深知旅遊業的好處,對很多國家免簽或144小時免簽證,遊客大增。民間旅行社也配合商家和政府辦理廉價旅遊:住宿、餐飲一流,五晚六日收費只數百美元,便宜得令人發笑。筆者今年就參加幾次,留下不錯印象;當然廉價團會安排購物,但一般兩日而已,不算過份,這是必須的代價,也不強迫購買。有報導說不購物者被遺棄街頭,菲華主辦者不曾發生。筆者是長者,被導遊特别照顧,也許是善交通,言語中流露自己"見多識廣",又"識做",提前給額外小費,可說皆大歡喜。
  本地旅遊,一些地方比出國昂貴,怎能吸引客人?旅遊是賞心樂事,有時也要不惜腰包錢,但業者有時應削價召客,薄利多銷,古有明訓,"人脚跡會肥"也。宰客,將他們當作凱子是下下策,現時網上消息靈通,好壞評論一目了然。出門前多作調查,就不會花錢買難受。如果要求不太高,"窮遊"也是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