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剛
最近商場上的朋友都在結算過去一年的盈利,聽到最多的話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問:是不是大賺?就聽一聲長嘆——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聽老僑說:過去年月每到跨年,整個華人區都會被爆竹炸翻天;尤其是王彬街,鞭炮屑足足有一尺厚!有個比喻:要看市場景不景氣,只要元旦清晨去王彬街走一走、看一看鞭炮屑有多厚就知道。
筆者來菲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見證過六位總統換屆,感覺老僑們的比喻一點都不誇張。以前市場景氣的年代,每年的九月份就四處可聞聖誕歌;也就是說從那時就開始做聖誕生意了。隨著年代的更換,也隨著本國政爭的加劇,飄揚聖誕歌的日子越來越向後推延;到如今,很多商場甚至進入十二月都冷冷清清,聖誕老人還不知在哪條路上徘徊……商家的苦,向誰傾訴?!
新年伊始,一些中介所又傳來讓小商家頭皮發麻的消息,說政府規定所有僱用工人的「頭家」都必須幫他們繳納各種保險,包括社會福利、醫療、房屋等保險。這可不是一筆小錢,算起來工人的薪金都得翻倍!
以目前市場景況,一般小商家別說提升如此高的幅度,即使加個百分之二三十都是難上加難!而最讓商家無語的是本地工人的惰性。說實話,如果工人得力,勤勞上進,作為「頭家」哪怕收入有限,也會「馬馬虎虎」,就當做了善事。問題是,絕大多數工人(男女一樣),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撒網」,想來就來,不想來連招呼都懶得打一個。當然,他來了還得借錢;不借的話,他說一家人都「沒飯吃」。這就奇怪了,既然一家人靠他養活,為什麼還這樣吊兒郎當不上班呢?
我總覺得,如果「本性」不先改變,加再多的薪金,國家照樣不會進步。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