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信怡
特朗普當選總統,有不少中國大陸學者以為未來的特朗普當局會與中國打貿易戰,直至特朗普與蔡英文公開互通電話,繼而又挑戰「一個中國」政策,方始漸漸意識到。
筆者認識的的幾位研究國際關係的中國大陳朋友在特朗當選名就將其研究成果上報中央了。因此,早就看到了特朗普上任對中美關係的衝擊。
中共中央政治局去年12月27日召開民主生活會」時,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了「面對新形勢新挑戰,要發揚鬥爭精神,既要敢於鬥爭,又要善於鬥爭」,「在維護國家核心利益上敢於針鋒相對,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不在任何壓力下吞下損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的這一段談話。我的朋友、台灣文化大學教授陳一新兄解讀為「可視為中國大陸應對川普政府的一次總動員」。習近平談到了與美國博弈的方向、決心和具體方法,這是習近平面對川普的再三挑戰,首次作出正面回應:奉陪到底!
一月四日,台灣多家媒體熱炒遼寧艦動向,指遼寧艦結束任務後,回程將會貼著台灣海峽中線以西直接穿越台灣海峽,整個任務完成繞台灣一圈,回程的時間點在1月7日和8日間。而一月八日,正是蔡英文執行「英捷專案」出訪的日子,因而台媒認為此舉是對蔡英文此次出訪的「挑釁」,與日來台媒同樣傳說得有鼻子有眼的尼加拉瓜將在蔡英文到訪前夕,宣佈與台灣當局「斷交」,讓蔡英文被噴得一面屁的傳言一道,對蔡英文此次出訪形成一武一文的「夾攻」。台媒熱炒的這一消息,究竟是源自台灣媒體自己的猜測,還是台灣軍方獲得相關情報後,為了各種目的,或是以早已偵悉「遼寧號」有此計劃作「籌碼」,「警告」解放軍不要執行此計劃,或是自忖根本沒有任何實力和能力「叫停」「遼寧號」的北上計劃,因而只好提前釋放此情資,讓台灣民眾有一個心理適應期,以防避屆時「遼寧號」果真從台灣海峽北返時,造成心理緊張?
我們目前尚不知道真相如何,不過「遼寧號」若是經由台灣海峽北返的話,確實有「殺雞儆猴」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