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將在菲律賓舉行的東盟系列會議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耶賽外長昨天再次重申,菲律賓不會在會議上提出南海仲裁案;不過他說,其他聲索國可以自由提出仲裁結果。他說,菲律賓將利用仲裁結果作為今後同中國談判的法律基礎,現在提出來於事無補。
對菲方的立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作出回應說:“南海仲裁案裁決從來就不是、也不可能成為中國和東盟之間的額問題,中方將繼續致力於同直接有關國家通過談判磋商和平解決南海有關爭議。”他表示,中方對作為今年東盟輪值主席國的菲律賓政府上述表態表示歡迎。
在南海問題上,雖然有六個聲索方,不過就過去的情況來說,態度最為強烈的是菲律賓和越南,企圖通過東盟舉行峰會的機會與中國攤牌。菲律賓甚至提出南海仲裁案,導致南海形勢更加複雜。
杜特地總統上任後,一改前任政府的政策,同中方修好,不再以仲裁結果作為與中方較勁的籌碼。現在越南的態度也稍為緩和,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即將對華進行訪問,同中方高層會晤,修補關係,加強各領域的合作。可以預期,今年的東盟系列會議不會出現驚濤駭浪,可以比較順利地舉行。
耶賽外長昨天還說,菲律賓希望“南海行為準則”框架草案今年中期能夠完成。無獨有偶,中國副外長劉振民昨天在談到“南海行為準則”時也表示,現在“南海行為準則”磋商進入非常重要的階段,今後幾個月中方將繼續致力於這項工作,力爭在上半年完成“準則”框架草案。
二零零二年,中國與東盟達成並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作為解決南海爭端的依據。《宣言》只是一個規範各方行為的文件,沒有法律約束力。二零一零年亞謹諾總統上台後,夥同越南,在東盟舉行峰會期間提出制定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南海行為準則”的提案。中方明白菲越制定“準則”的目的和用意,起初並不積極,一直採取拖延的策略予以應付。
一直到二零一三年九月在中國蘇州舉行的落實《宣言》高官會,才正式啟動關於“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四年來,在中國和東盟的共同努力下,《準則》的磋商取得了進展。在去年七月舉行的中國-東盟國家外長會上,中國外長王毅提出四點願景,包括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同東盟國家在二零一七年上半年完成“準則”框架磋商。
雖然下一步磋商任務更加繁重,碰到的問題也更加敏感,但這是中國和東盟同意的目標日期,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有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準則”框架草案的磋商。“準則”磋商取得進展,這是中國與東盟從較勁走向合作的重要一步。一旦“準則”成為正式文件,可以作為今後解決南海爭議的法律依據。從《宣言》到“準則”,這是一個進步,表明中國和東盟攜手合作取得的巨大成果。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