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拉華助中心訊:華助中心2017年度工作交流會於元月廿日至廿五日假湖南長沙召開,來自世界各地卅二個國家四十六位代表出席,就華助中心建設以及如何更好地為僑服務展開探討。
2014年開始國務院僑辦倡導和支持有實力、有能力、有公信力的海外僑團或華人服務機構在僑胞集中的國家和地區設立“華助中心”,希望借助“華助中心”平台更好地實施海外惠僑工程,宣傳華助理念,加強僑社功能性建設,為僑胞服務,傳播祖(籍)國溫暖,目前已有三批在全球卅二個國家設立了四十五個“華助中心”。
國僑辦主任裘援平,副主任潭天星,國外司司長張曉青,副司長朱柳,湖南省常務副省長陳向群,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許又聲等領導出席。
馬尼拉華助中心主任莊前進應邀參加並在會中發表工作,報告如下:
2014年11月19日“馬尼拉華助中心”在菲華商聯總會大樓正式揭牌。至今已經有2年又2個月,馬尼拉華助中心和菲華社會感受到來自祖國的關懷及愛護。從數百年來東南亞華僑因為明清實行海禁的政策,切斷了與祖國的聯系,成為海外孤兒蒙受欺凌,而華僑華人處於無助的寒冷冬天,如今祖國已成為世界大國,華僑華人揚眉吐氣了現在感覺到世界每個地方都是春滿大地的美好景象。菲律濱新總統杜特地就任後的親中獨立外交終於趕走了中菲兩國關係的寒冬,迎來了中菲兩國友好的春天。每個華人華僑都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熱情地迎接新一年的挑戰。
當菲華商聯總會被授予牽頭建立“華助中心”的時候,基於向華社團體眾多決定以海外和諧僑社建設為大前提,以共同協商,貫徹執行的思路為規則,共同建立“馬尼拉華助中心”,進一步凝聚華社力量,發揮菲華資源優勢,發揚中華優良傳統,在“融入、幫扶、關愛”等方面服務廣大的華僑華人。於是成立了華助中心協調委員會,委員會由菲華商聯總會和三十多個志同道合的華人華僑社團組成。大家有著榮辱與共,親密團結、合作共事作基本訴求。因此菲律濱華助中心自我定位為立足華社,八方參與,非盈利的全僑服務中心,而非華社的領導團體。
馬尼拉華助中心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與菲律濱政府各級部門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這得益於菲華商聯總會六十多年裡積累的經濟實力、政商關係和民間影響力。多年來,菲華商聯總會全力推動實行菲華三寶惠民工程:為菲律濱農村學校捐建校舍、組建志願消防隊為菲律濱民眾免費滅火,比官方的消防隊來的還快,組織義診醫療隊為貧苦人民治療疾病,除此之外,凡菲律濱遭受自然災害,菲華商聯總會必給予捐款,這些捐款惠及了普通老百姓,也是對當地政府的一種支持。正是這樣的努力,換來了與菲律濱政府各部門建立非常和諧密切及互相信任的關係,獲得全菲備受尊重的社會地位。華助中心和菲華商聯總會結合以後,逐漸擴大影響力,吸引全僑力量加入。
馬尼拉華助中心和菲華商聯總會在杜特地政府走馬上任後,就開始禮訪有關政府部門。最近和移民局協商特赦九二年後過期遊客方案如今已呈示司法部作進一步核查。去年底華助中心接受十二名因台風誤入菲律濱領海的漁民的求助,他們經當地法庭判決入牢六年。華助中心配合大使館修信要求菲律濱總統基於人道的精神要求特赦,最後當局採取判決無罪釋放,本月廿日已回國團圓。馬尼拉華助中心成立以來先後經歷了中菲關係處於低潮的時期,以及見證了中菲關係全面恢復,這種歷程給予我們的領悟是:當中菲關係處於友好的時候,華助中心的工作就非常好做。假如菲中關係處於低潮,華助中心的工作就會事倍功半。幫助受難的華人華僑及國內商人是華助中心義無反顧的責任也是國僑辦對馬尼拉華助中心的信任,也是菲華商聯總會不忘初心的一種新使命與挑戰。
下面我講一下我們在助力新僑融入主流社會方面的體會和感受。自從眾多華僑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集中加入菲律濱國籍後,“僑社”蛻變成“華社”,菲華商聯總會的理事們漸漸以華裔菲籍為主流,菲籍中僑及中國籍新僑各佔半數,是一個典型的老中青結合的僑團。因此,我們在華助中心的人員配置上,也注意老中青結合,注重“傳幫帶”,我也會親自給一些年輕人打電話,邀請他們加入我們的團隊,促進第二代或三代土生土長的理事們及華社華裔精英更了解、更接近、更認可。同根同源的新來華僑,尤其更感受到對新僑的“幫扶、關愛、融入”是一種責任、是一種義務、也是一份親情。更能充分的理解到今天的新僑就是明天的舊僑的歷史規律。而不分彼此地凝聚在一起共同遵守菲律濱法律,融入菲華社會,講好中國的故事,認識菲律濱,融入主流社會。做菲律濱的好居民,在這個過程中,新生代的華人與融入菲華社會的新僑的相處結合更有利於他們對祖籍國的認識及認同,共同為菲中兩國的友好關係及文化經濟的交流作出更有力的貢獻。為一帶一路的發展,為偉大的中國夢盡心盡力。
圖片:出席領導和各國華助中心代表合影,前排左五國僑辦裘援平主任,右五湖南省常務副省長陳向群,左四國僑辦副主任潭天星,右四馬尼拉華助中心主任莊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