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真情好

——讀《溫暖謊言》

林世銓

  傍晚,原本去公園散步,然後買米。路過一花圃,看上一盆海棠花,雙色花,有點可愛,230元,即買下。重,需要店家送貨,於是愛人帶著送花人先回家,我等著找錢。邊上有家小報亭,尚有一些當日報紙,順手買了兩份。
  回家,擺正了花,無啥急事要辦,便讀起報來,《海峽都市報》上有篇文章《溫暖謊言:濱州環衛工丟了工資,網友湊錢假裝撿到歸》吸引,一口氣讀完,然後指著這篇告訴愛人,“感人!讀一讀,感人!故事感人!!”愛人聽到我感動而變調的聲音,立馬就接過報紙讀了起來……
  等她放下報紙,亦是一臉感動。我說,我得寫篇文章,說道說道這個“溫暖謊言”。我站了起來,一個勁喋喋不休,好像在演講:“年關,多事的年關,溫暖的年關,居然,‘環衛工丟了工資,網友湊錢假裝撿到歸還’,這是好事,美事,正能量事,多好啊,值得說道,值得宣傳宣傳,值得弘揚弘揚!”
  誠如報上說,有人丟了辛苦錢,好心人湊錢假裝撿到送還,這種影視劇中才會出現的場景,在濱州無棣真實上演了,給這個寒冷的冬天帶來了濃濃暖意。的確是暖意濃濃,單是讀報,我們倆都滿是感動,溫暖。
  事情經過:丟錢的人,是位無兒無女的70歲的環衛工人,叫程延新,他在回家路上丟失了自己辛苦工作三個月掙來的工資3360元。好心人說,“老人全指著這錢過年了呢”。開包子店的好心市民趙平聽說後,就把這件事轉發到朋友圈,迅速引發了網友關注,消息發出後不久,當天11點半左右,一個約30歲的小夥子開車找到了在趙平包子鋪附近打掃衛生的老程:“你數數錢對不對?”小夥子遞給老程一個黃色的信封,信封上寫著:“程建新3360”。趙平想攔住好心小夥子拍個照,結果小夥子不留姓名,上車就走了。老程數了數,錢數沒錯,但一看信封,意識到這不是自己的錢。老程說:“我的信封上是用圓珠筆寫的名字和錢數,可這個是用黑粗筆寫的。”好心人非但不留名,還要“偽裝”一番!“偽裝”就是偽裝,假的真不了,但真情實意無價!
  趙平也意識到,自己也沒見過老程丟失的信封,只知道信封上寫有“程建新3360”,於是就發到了朋友圈。趙平說:“或許是這個小夥子擔心老人認出來這不是他的信封,於是就用筆寫上了‘程建新3360’,但他並不知道原來是用圓珠筆寫的。”有網友甚至自己湊好錢後,假裝撿到了老人的工資‘送還’老人。”
  丟錢,可惱,亦可憐;找錢,熱心,亦好心;送錢,可喜,更可賀,尤其做好事還要將自己“偽裝成撿到錢的人”,以假亂真,目的容易讓主人接受,其用心良苦。
  “拿著網友送來的錢,老程一個勁地感歎:‘還是好人多啊! ’”可以想見,老程的高興和感動。的確是好人多!
  據介紹,這名好心小夥子最終沒能逃過網友的接力搜索,個人資訊最終還是被挖了出來。原來,小夥子姓劉,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時他正在濱州開會,這個事也是濱州一個朋友告訴他的,想委託他把錢送給老人,這件事不算啥。據介紹,最終劉先生出了1800元,劉先生的朋友出了另外一大部分,微信群裏愛心網友也湊了一部分,湊夠了3360元。據瞭解,此外,還有一男一女兩位匿名好心人送給老程600元。都是些熱心人,好心人!
  其實,好人我也遇到不少,有的好人也是做了好事不留名,早年我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好人一生平安》,追憶當年一次車上中暑暈倒,有位好心人特意買了一鳳梨罐留下……在這好人壞人難分的時代,一家有難人人行動的感人鏡頭更是難能可貴,值得宣傳與弘揚。我堅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就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