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炳輝
記得小時候母親嘴裡常說的其中有一句:「柚,不是好果子。」
那時代,柚子是十分通俗的水果,隨處可見。那家屋後有塊曠地,常種上柚樹。因為它易活又長得快,果實纍纍的像掛滿綠球、黃燈。有時孩子嘴饞了,便結夥偷柚,大家分著吃。
不過那時的柚子大都酸澀,難入口,哪像如今的改良了的柚子,又甜又香水份多。
母親為什麼常勸說孩子要少吃柚子、說不是好果子?
傳統的說法是柚子偏涼,有風濕氣,易生痰,尤其是晚上不吃的好;再說筆者的外祖母正是在一個夜晚吃了柚子身亡的,據說死前還老是嗑痰。(不過筆者懷疑沒那麼嚴重,或許有其他什麼病,而吃柚子僅是一種誘發而已。)
母親更堅信「柚不是好果子」。筆者也從來未見她吃柚子。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柚子卻成了「保健」的珍品了。說它「能降血壓、血脂」,說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放心食之。
本是在百姓中平凡不過、熟視無睹的柚子,突然身價百倍提高。
三十多年前,筆者在某機關服務時,某部長有一日興致衝衝拿來幾顆柚子,請大家吃。部長邊吃邊大講柚子如何如何之好,不懂官場規則的筆者忽想起母親說的話,冒然多嘴了一句「柚不是好果子,風氣……」
「誰說的?胡說!」部長圓睜著眼睛吼了一句。
顯然是頂撞了領導了。筆者忘了「誰有權誰就是真理。」
多少年過去了,如今想起真有點後悔:人家不怕吃壞,管你什麼事?
現代人太講究「營養、保健、養生」,總是想方設法在食物上找享受找幸福,連平平常常不分彼此的柚子,也分出什麼「紅柚最好,補血、養顏……」
聽到此類高論,筆者總覺得好笑。根據什麼呢?你見過科學論據嗎?憑空(表)想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