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忽然心血來潮,要在手機的昔日儲存找回一則有關眼睛保養的微信文章,結果已被刪除。一般而言被刪的「鋪文」一定是「漏料」或者涉及誹謗,於是筆者內心不禁思忖,會不會又是一則「漏料」?筆者曾經按照該文內容實踐一段時日,好像挺有效用,何以忽然消聲匿跡?不得而知。
對於微信,筆者又愛又恨,愛者是因為手機「神器」可以當作日常業務聯繫的「傢俬頭」,非常便利。亦因為是經過微信發佈,「順便」看了許多其他的特別文章,筆者最喜歡的內容首重旅遊、時事及歷史,所以多位專家評論員的大作向來是筆者必讀,可想而知,為了增加知識,額外花費的「點鐘」和「眼力」是多麼的「巨大」!如果涉及「漏料」或憑空杜撰,豈不非常冤枉?
近來的時事新聞最為轟動者莫過於「薩德」在南韓部署,所謂「匹夫有責」,又是甚囂塵上的「口號」,筆者不知道看了多少有關此方面的評論,尤其是「樂天」在中國各地遭遇的「報應」,最為令人興奮,而少數地方的「大出血」搶購,最為人不齒,還有「專家」的分析更是越看越糊塗。有人認為「薩德」瞄準中國不用怕,其實中國也有同樣的「傢俬頭」對準南北韓和日本,還列出一大堆的武器名稱和型號,當然筆者愛好和平,並不知道這些「傢俬頭」的威力如何,也有「專家」憂心,說中國已無還擊之力,究竟真假一時難辨。過多的資訊無法增加筆者的知識,反而成為負擔。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為手機「神器」的出現,使人類世界帶來方便,以前筆者不懂使用如此「先進」的「傢俬頭」時,常得假手於人,如今雖然不會出神入化地使用,可也懂得無數的搜查方法,然而又有無數的「引誘」同時出現在「神器」,於是額外浪費了寶貴的光陰,所以「玩物喪志」是真的。
因為微信內容真假難辨,一旦讀了假的消息,如果不懂分析,害了自己,也浪費時間,從今日起,一定要自我控制,設定一定時間瀏覽,切切不可手拿「神器」而不顧正事,咱們一定要好好利用,不可被「它」利用,諸位讀者,大家一起共勉,戰勝「魔力」!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