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1月8日電】(記者顏之宏 齊中熙)2017年中國人均出遊次數達到3.7次,旅遊業綜合貢獻8.77萬億元,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達11.04%,帶動直接和間接就業8000萬人。
記者從8日在廈門召開的2018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中國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地位,培育出每年近50億人次的旅遊市場。旅遊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帶動大量貧困人口脫貧,很多地方的綠水青山、冰天雪地正在通過發展旅遊轉化成金山銀山。
中國國家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李金早介紹了中國旅遊業的中遠期發展目標,通過實施旅遊“三步走”戰略,到2040年實現世界旅遊強國目標。第一步,到2020年從粗放型旅遊大國發展成為比較集約型旅遊大國;第二步,到2030年從比較集約型旅遊大國發展成為較高集約型旅遊大國;第三步,到2040年從較高集約型旅遊大國發展成為高度集約型世界旅遊強國。
此外,國家旅遊局在過去三年來,針對服務品質差、廁所不達標等突出問題,對3家5A級景區予以摘牌處理,對10家5A級景區提出嚴重警告,對近400家4A級及以下景區予以摘牌、警告、通報處理。
李金早表示,國家旅遊局將繼續針對“不合理低價遊”“欺客宰客”等旅遊亂象做好專項整治工作,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出遊時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