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園書城:魯迅筆下的讀書風景

  在未到醴陵市之前,就已知這裡有書店數家,且她們各有不同的味道。幾年前,醴陵的五彩書吧曾給我寄過一些資料,我也還寫過一篇短文介紹之。舒老師告訴我說,在醴陵有一家最大的書店,不是新華書店,而是一家獨立書店——百草園書城,且影響力在湖南排名靠前。這樣的書店是有特色的。聽到這樣的介紹,就有了想著一探究竟的想法。
  抵達醴陵的第一天,吃過晚飯已經是八點鐘了,舒老師說:“走,去逛百草園去。”我還擔心時間太晚,等我們驅車過去,恐怕已經是到了打烊時間。舒老師立刻電話聯系一下書店,剛好書店負責人郭世偉先生剛剛從長沙趕回來,還在書店裡忙碌著。這樣,我們一行就有了夜探百草園的機會。
  百草園書城位於瓷城路的醴陵百貨大樓之內,拾級而上,就步入到書城。此店面積幾近三千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說是兩層,卻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兩層,上層其實是隔離出來的獨立空間。下層為文具、書包等類別圖書周邊的內容,書冊主要集中在三樓。我們到的時候,注意到兒童區正在開展國學教育,這是書城引進當地的一家文化機搆,并免費提供場地。每周這裡固定舉行文化活動,可謂是傳承醴陵的文化傳統。我注意到專門有個“文房四寶”的專區,這裡有眾多的書畫冊子,也還有素描、宣紙等等提供,看上去琳琅滿目,也可以看出醴陵的藝術氛圍是何等的濃郁。在醴陵文化史上,藝術家的數量不少。我還注意到書城也還擺放了一張畫案,每周有當地的美術教育者在這裡開展藝術教育。至於其他類別的圖書,雖是匆匆瀏覽,大致可感受到濃郁的書香氛圍。
  因為臨近書店打烊時間,在此閱讀的人已不多。在三樓還有一個品飲區,帶一冊書在此喝茶或咖啡都是很愜意的事。剛坐下來,世偉先生就介紹書城的情況。書城於二??四年創立,可謂見證了醴陵的書店史,以及閱讀史。書城是今年由淥水河畔的解放路搬遷到這裡的。最初由哥哥郭世明先生經營,最近幾年才有弟弟接手在做。這書城的名字當然來自於魯迅的散文名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醴陵,百草園創立之前就有家不錯的書店名為三味書屋(後來因故歇業)。百草園之所以取這個名字就是想著延續醴陵的書店傳統。
  我們知道,獨立書店在當下經營起來并非易事,二三級城市的一些書店因這樣那樣的原因而關門歇業,但百草園卻憑借書店力量存活了下來,“我們經營這些年就是靠我們的努力,沒有拿過政府提供的書店補貼。”這并非是有意保持書店的獨立性,“書店僅僅靠這樣那樣的補貼,沒有自我的造血功能,可能會走不太遠。”世偉先生這樣闡釋做書店的理由。
  聊起書店的經營之道,世偉先生用“摸著石頭過河”來形容。從喜歡書到開書店,幾乎是愛書人做書店的朴素理想。郭氏兄弟經營書店多年,與出版機搆形成良好的關系,盡管如此,現實依然很骨感,像百草園這樣的書店如何才能走得更遠,在當下是需要多元嘗試。郭總說:“醴陵沒有大學,就少了一塊閱讀群體。但我們扎根醴陵,做了那麼久突然不做,也是說不過去的事情。再就是我們想營造閱讀的氛圍,讓工作人員多與讀者交流,讓讀者獲得更多的體驗。”這樣的做法當然是基於書店的“服務”理念。
  這幾年,隨著網絡購書的流行,實體書店常常淪為書籍的“陳列館”,但世偉先生說:“我們不怕讀者來這裡閱讀,哪怕是不買書,只要持續閱讀,我們都歡迎。”這樣的做法看上去似乎有些“愚笨”,但對於百草園來說,留住來書店閱讀的人,就是留住一座城市的文化未來。這時,我忽然明白,百草園所留住的還有魯迅筆下的讀書風景。
  網友曾評價百草園說:“百草園書城更像是醴陵的美學綜合體,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它給我們創造視覺美感,帶來空間享受,以及彰顯真切的人文關懷。”書店經營雖各自有道,但對百草園來說,未來之路同樣充滿了艱辛與趣味,這樣的體驗也是醴陵的書故事了。在閑聊的同時,我也留意書店的選品,雖然不是以社科人文類書籍為主,卻也并非成功學、雞湯類讀物的天下。
  在我們探訪百草園書城後,醴陵古舊書展就正式拉開了帷幕。在會場我注意到世偉先生一直守在會展的現場,與新舊書店的朋友交流。“我們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也讓我們意識到書店要經營得更好,需要更多的策略。”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醴陵,百草園書城以自己的特色持續做下去,也會始終處於領讀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