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高興,切不可自滿

  一月三日,中國用長徵火箭把“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送上月球背面,開創了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歷史。由於月球繞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速度一致,所以從地球表面發射探測器到月球背面存在相當大的技術難度,當中也要攻克種種技術難關,從運載工具的選用,到軌道的準確控制,到探測器成功實現軟著陸,再到攝相機順利發回月球背後照片,可以說每一個環節相為關連,不容有誤。世界各國對中國的這一了不起成就均表祝賀,美俄兩國是人類探測月球的開先鼻祖,對中國能夠後來居上,把人類探測器首次成功送上月球背面也刮目相看。國人聽到這一消息後,大家奔走相告,歡呼雀躍,頗受鼓舞。
  應該說,中國對深空探測的起步較晚,但進步神速,成績喜人,在某些方面,甚至後來居上。當中的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是得益於中國強大的經濟發展動力。因為經濟發展後有充裕的資金,可以在科研項目和技術開發方面盡最大可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達到自己想達到的目的。從過去短短幾年內,中國成功地發射了“嫦娥1號”到“嫦娥4號”系列月球探測器就可以清楚看出在深空探測方面,中國具有多麼大的雄心和實力。
  第二是中國借助了美俄在深空探測方面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少走了許多彎路。客觀地說,在月球探測領域,美俄兩國有獨到之處,累積了大量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她們是開拓者。從某種意義上說,美俄在探月方面的成功象一盞指路明燈,讓中國在科研和技術跟進方面大大縮短了時間。假如沒有有益的借鑒,單憑中國的進取精神和財力支撐,也很難在短短四十年的時間內成功完成一系列深空探測計劃。對於這一點,就連中國的官方和科學家們也不敢完全否認。
  從“嫦娥1號”發射到“嫦娥4號”,也相信在不長的時間內,中國將如期完成載人登月的壯舉。登月成功後,中國還將把目光瞄得更遠更深,爭取在火星探測方面有所作為。大家有一種預感,中國的所有這些成就和雄心,已經讓俄羅斯感到吃驚和眼紅,也會讓美國倍感壓力和擔心。回眸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美有過一段時間的太空技術開發和運用方面的合作,中國曾經用長徵系列火箭發射過美國的衛星,成為當時兩國合作的一段會話。後來隨著中國深空探測能力的不斷提高,美國由於擔心技術洩漏,中斷了中美太空科鑽與開發合作,又成了人類共創共亨科技進步的一大遺憾。美國一些人認為中國在太空探測方面的進步是“偷來的”,殊不知以中國今天的綜合實力,就算在沒有借鑒的情況下,也有獨僻蹊徑、獨立成功的能力的。在這一點上,任何人都不應有什麼懷疑。
  即便如此,我們也最好抱著謙遜的心態,正視在太空探測方面,中國與美俄比較還有較大差距,單從載人登月的時間上說,就算中國在不久的將來載人登月成功了,也和美俄有幾十年的時間差。因此,國人應以誠心學習、不斷借鑒、銳意進取、永不自滿的心態,正確看待中國在太空探測方面所取得的一切進步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