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華僑的愛國情懷

——紀念楊振殊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

  隨著時光的流逝,楊振殊先生離開我們已經二十五年了。
  在他離世二十五周年之際,楊振殊先生的太太姚秀花女士拿出一面國旗。這面“國旗”便舒展了“老華僑愛國事蹟”的畫卷,現在再回眸那一幕幕愛國路上的故事,楊振殊先生“愛國”的場景便呈現在我們眼前。

老華僑的心聲

  楊振殊先生是老一輩菲華人士所熟悉的人,是《世界日報》創始人之一。在當年的菲華社團,他以一致票獲選為菲華各界聯合會主席,並當選為菲華聯誼會理事長。現在,已故菲華名人——楊振殊,似乎很少有人再提到他的名字了。
  可他的名字與“愛國”有著關聯。提到“愛國”,有人就會想到氣勢磅礡的豪言壯語吧!又有人會想到“愛國”這個詞好像只能表達在語言世界裡,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很遠。但身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對祖國的情懷就和國人有所不同,祖國是他們的故國!是他們的搖籃血跡!是他們的根之所系! 據說菲律賓華人每當聽到“國歌”,看到五星紅旗升起,許多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
  現在中菲友好往來,華人華僑懸掛中國國旗是常事。可大多老華僑們都記憶猶新, 六十、七十年代的菲律賓懸掛中國國旗是何等的困難。
  華人華僑心中飽含著葉落歸根的深情,身在他鄉為異客,故土是華人華僑魂牽夢繞的地方,在離開了祖國母親的懷抱,想念故土是人之常情。楊振殊這位華人華僑,是“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了中國印。”無論走到那裡,都是中國人。為了在居住國懸掛祖籍國的國旗他四處奔走,和菲律賓政府多方溝通洽談。雖然受到他人地排斥,但阻擾不了楊振殊先生對祖籍國的思念及愛國的情懷。
  看著畫面中的楊振殊先生正在對一位年輕小夥子說話,姚秀花女士講到:這是女兒男朋友到家中做客,因沒有用華語交流,楊振殊嚴厲地問男孩:“請問你是菲律賓人嗎?”男孩從此在家中就用家鄉話來和大家溝通。
  此時,畫面傳來畫外語——一位男生說道:“當年岳父會有關於祖籍國的歷史讓我回答,我必須得回答,所以就經常瞭解祖籍國的知識,怕岳父詢問時回答不上來……”聽此,筆者不由想起,筆者和楊先生的女兒相識多年,可從來沒有聽她講過家史,溫柔賢慧的她只是和筆者相互學習、瞭解兩國的語言知識……
  畫外音完畢跳轉到畫面——
  楊振殊先生對居住國和祖籍國有著雙重感情。一方面對祖國有著極深的眷念,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著母國的語言與風俗,他和家人的愛國更多的是一種感情的寄託,對家鄉的思念,對那塊遙遠地土地的懷想,盼望祖國繁榮富強,讓海外遊子心有所托;另一方面為了生存發展,他和家人不斷與居住國的主流社會接觸、融合,他們關心居住國的各個方面,因他們和子孫住在那裡,居住國的一舉一動都牽扯到他們的安危、福利和未來。對居住國恩重如山、情深似海!所以他們和當地公民一起促進發展、紮根、融合,讓居住國更適合華人華僑居住。
  楊振殊先生的心聲代表著多數華人華僑的心聲。 一九九二年他應邀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第七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楊振殊先生多年的心血終於得到了可喜的彙報。有了如此殊榮,楊振殊先生和他的太太姚秀花女士並沒有停下愛國的腳步,而是繼續在中菲兩國奔走著,堅持著愛國情懷……

英明地選擇,開闢的希望

  當我們在選擇時,眼前往往會有兩條路,一條是“正確的路”,而另一條有人會說是“錯誤的路”。
  不,世上很多事沒有經過實踐證明,很難有“正確、錯誤”之分,而另一條路的名字是“容易走的路”。
  目光要長遠,這很多人都懂,但是大多數人本能地選擇了“容易走的路”,放棄了“正確的路”,有人也許會質疑為什麼?
  因正確的路上,有質疑、壓力,要走完這條路,不僅要有遠見,更需要堅定的信念及魄力。而這些另外一條路就不需要,只要隨波逐流就可以……
  路在腳下,只看走路的人怎麼走。那麼,楊振殊先生在艱難時期選擇了一條什麼樣的路呢?
  楊振殊先生為菲中友好事業,為菲華社團鞠躬盡瘁。在當時本地難以見到華文報刊,楊振殊先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挑起了擔子,籌備起《世界日報》,以《世界日報》作為喉舌,把祖籍國的聲音傳出去。就這樣,報紙出版後,頗受僑界歡迎。
  作為創始人之一的楊振殊先生不但參與籌組《世界日報》的工作,還提倡和鼓勵大家到中國去投資,且率先組團、領隊到中國去旅遊,讓更多的僑胞回到自己的故鄉,讓更多的華裔子孫瞭解到中國的人文、歷史文化。
  楊振殊先生在菲島為人坦率,待人忠誠,信譽好獲得同業工會愛戴、支持,曾被推選為該會理事長及被推選為團長。當菲中建交後,他領導“聯誼會”幾次受邀到北京、福州、泉州、廈門、深圳等地觀光。
  楊振殊先生為人慷慨,在菲華社團路人皆知。他是大團體的理事長,也是小團體的顧問、諮詢委員,由於他人緣極好,從而團結了很多人。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七五年,同業商會推選他為代表,出席商總代表大會,並獲大會推選為理事、常務理事。
  楊振殊先生急公好義,樂善好施。一九八一年,《光明日報》到菲建記者站,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住房,楊振殊先生立即讓自己的侄子搬家,騰出房子讓《光明日報》建站。
  楊振殊先生不負眾望,處處英明果斷,深得人們信賴。為增進中菲往來,能夠更加順利地接待來自祖籍國的代表團,楊振殊先生在中國駐菲大使館的鼎力支援下,他以菲華聯誼會的名譽,發動菲華各界人士派代表籌組委員會,並由出席的社團代表推選聯合會主席,楊振殊先生二次當選為菲華各界聯合會主席。他還邀請福建省王兆國省長、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王炳南會長等分別蒞菲訪問;當年的中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任福建省省長時也曾訪問菲律賓,楊振殊理事長在歡迎會上致歡迎詞。
  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楊振殊先生和夫人姚秀花女士熱心桑梓公益,致力於家鄉建設。二零零零年,他們在中國福建省晉江蓮潭環村捐資重建了“老年會室”、改擴建環村“緒品大道”及捐建涵洞橋。

斯人雖逝,精神長青

  歲月無情,人有情。楊振殊先生的離世,人們無不為之扼腕嘆惜,中華人們共和國國務院發來唁電:“楊先生生前曾為中菲兩國建交,為中菲人民友好往來,不遺餘力,為菲華社會的團結與進步,鞠躬盡瘁。先生之垂范將令後世崇效。”多位知名作家發表著作以示悼念,其中有吳永源發表了“振殊先生與掛旗案”、侯培水撰文“懷念振殊先生”……楊振殊先生逝世後,其家屬代表他給馬尼拉華人區義診中心捐款。
  身為理事長的楊振殊先生在領導崗位上,領導菲華聯誼會做了許多對菲華社會、對國家有益的事。他的一生勇敢堅強,不屈不撓,不忘初心熱愛祖國,在為中菲人民友好的歷程上寫下了重重的一筆。
  楊振殊先生雖已仙逝多年,但他那顆赤子之心卻永遠隨著祖國母親的脈搏,協調共振,永不停息! 
  寥寥數筆,訴不盡楊振殊先生可歌可泣的故事。時光似白駒過隙,一晃又是二十五年。這二十五年中華大地、千島之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中菲在“一帶一路”的帶領下,正在走中菲人民友好的路線,中國五星紅旗受到了應有的尊重,這是中菲人民所希望的,也是楊振殊先生所希望的。
  楊振殊先生離世後,他的夫人姚秀花女士接過“旗幟”,繼承夫志,堅持當好《世界日報》董事和“菲華聯誼會”會長之職,並積極參與社團的活動讓人欽佩——姚秀花“這枝花”巾幗不讓鬚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