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手上的傷疤

  二月河走了,留下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和《乾隆皇帝》傳世之作。
  二月河可謂「半路出家」,40歲才開始寫作。令人嘆息的是才30多年就這樣離世了。
  與其說二月河是病死,不如說他是累死的。
  日前遇泉州市作家協會主席蔡飛躍,他說二月河手上纍纍的傷疤,都是煙頭炙傷的。在寫作帝王系列長篇小說時,累了打瞌睡了,便用煙頭火炙手,刺激精神,連續寫作。
  這是一種精神。有成就的作家一定有一種堅持不懈,刻苦的精神。
  二月河手上的傷疤,發人深思,讓人聯想多多……
  早年間聽到一則笑話,說一個人「趁無吃」,有位朋友勸他寫詩,你看只幾個字,卻可賺到一大筆稿費(早時大陸的稿費標準高)。
  這位朋友,顯然不懂得「吟成一個字是要撚斷幾根須的」。
  詩歌是菲華文壇的「強項」。我真佩服詩人們,在商務繁忙中還能擠出時間寫詩,可見不是「手上有傷疤」,也要費盡腦汁的。
  有人說菲華文學界詩歌、散文、短篇小說繁榮,缺的是長篇小說。記得多年前好友一民先生也曾勸筆者寫長篇。筆者自知功力淺簿,不敢問津。至於後來成書的《焚稿》長篇小說,也是多年在《世界日報‧廣場》上發表的記事文章「拼湊」起來的。以一個人的命運貫穿全文,終於成篇。
  在「廣場」創刊二十年賀慶時,筆者不忘「廣場」的栽培!
  寫長篇當然不易,但也須予以最大的鼓勵與支持。
  現時在大陸、在泉州,是很鼓勵長篇創作的。泉州的有關部門還專設專款資助作者。遺憾的是菲華沒有這樣的組織。
  當然,要設也會有的。菲華有眾多的基金會,熱心的菲華完全可以建立諸如獎勵長篇創作的基金會的。
  菲華人有著悠久的創業史,菲華有不少的英傑,沒有一部長篇記敘他們,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