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音童趣出童才

  六歲的小女孩唱京劇,一開唱就讓人一震,嗓音太美了!
  空靈清純的嗓音,讓所有在場的人聽得入了迷;有板有眼、有腔有味地表演,每一處轉音拿捏有度,驚豔了全場;眉目清秀的小臉蘊藏著豐富的表情,隨著唱腔的變化不停地變換著;一雙清水似的眼睛仿佛能說出唱曲中難以表達的心意,靈動的眼神迎來陣陣喝彩;童聲郎朗又帶著童真童趣地演唱令人陶醉……
  真正動人的是孩子身上的那股靈氣,張口就來,邊玩耍邊演唱,像是玩遊戲。但不是遊戲是在表演,還讓身旁的奶奶幫她報幕,這段為“清唱”,接下來表演“老聲”……如不是親眼所見,難以置信還是垂髻之年的孩童,把京劇的手眼身法步,演繹的如此惟妙惟肖。
  孩童為什麼能把京劇唱的那麼好?
  孩童雖年齡尚小,但對京劇很熾愛。她與京劇結緣,源於她在快三歲時,她的奶奶猛然遇到四十多年失去聯繫的京劇票友,送給她們全家京劇《小放牛》的戲票。孩童初次接觸京劇,當開場鑼鼓一響,她和其他孩子一樣嚇得嚎啕大哭,大人趕忙把她抱出戲院。孩童的天真可愛這時出現了,只見再回到戲院時,懷抱零食的孩童有了美食相伴不再哭鬧了,而是開心地吃著美食……
  一連五場的京劇演出,孩童場場到,沒有了哭鬧,且散場回家後便模仿劇場的音響盡力地叫喊。至此,一顆京劇新星誕生了……
  孩童的家人們在看了京劇演出後也喜歡上了京劇,打開了電視的京劇頻道欣賞了起來。在二百多出戲中,她的奶奶選中了一部《赤壁》戲曲慢慢觀賞,但是電視有唱腔有表演卻無字幕,無法仔細聽到詞曲。於是,買了有字幕的光碟多次迴圈播放觀賞。沒想到,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大人們的一系列行動都被一旁的孩子學了去。小傢伙一天到晚守著《赤壁》看,迷上了曹操和他的扮演者孟廣祿,還說是最漂亮的人,只要京劇裡有孟廣祿和王佩瑜兩位演員的表演,她都興致勃勃地觀看。
  興趣是慢慢培養的,有了興趣就會引起關注。孩童把《赤壁》裡的唱腔、道白、鼓點、過門起訖都背了下來,字幕上的字也認了下來,連家裡來的客人,也被孩童作為觀眾聽她演唱曹操的大花臉唱段,那一年小女孩才三歲多。
  人生總是左右路,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水。孩童的遭遇也一樣,左邊是孩童一天五遍六遍反復地看京劇,右邊是家中有人病情嚴重,家人忙碌無暇照顧她。家人的忙碌可對於天真的孩童來說,那都不是事。畢竟還是孩童呢?天真幼稚才是天性,大人忙大人的事,她就日日以電視為伴,天天看電視裡的播放京劇節目並隨之模仿,日積月累京劇的唱法及表演手法,就這樣唱詞和京劇表演深深地紮進她的腦海中。
  沒有人能阻擾她對京劇的強烈愛好,家人不讓她看電視,孩童就開了電視躲在桌子下面聽,等到大人以為沒人看電視去關機時,她才哭喊著從桌子下鑽了出來;光碟收起來,她就打開電視看,找一些名角的戲看,僅是《鄭和下西洋》這齣戲中的“媽祖啊媽祖……”都聽了一兩百遍。
  在家人忙碌的這段時間裡,《赤壁》被孩童看了二百多場,京劇台所有的戲目都看遍。如此大的閱覽量,孩童對有的唱段熟的程度,演員一開口她便能報戲名及姓名,這是京劇《打杠子》,那是演員張克、朱強、王平……
  家人見她如此熱愛京劇便讓她拜師學藝。於是,便由南山學堂的張孝棟校長把陳三恪推薦給了退休後多年來一直教授孩童京劇,有豐富教學經驗的福建省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張派青衣薑淑雲。從此,孩子的戲曲愛好插上了飛翔的翅膀,遨遊在戲曲的天空……
  孩童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裡,把老師教的一個戲曲唱段作為保留節目,唱的如癡如醉;孩童的可愛及對京劇的熱愛贏得了老師的好感,為了更好地培養下一代,姜老師教了她六首曲目,還幫孩童錄了很多的京劇伴奏曲,這下孩童更是在京劇天空中有了航行的目標……
  航行有了路燈的指引,孩童更加勤奮了,家裡來了客人,她一下子唱了二十多首有青衣、老生及《四郎探母》中公主和駙馬對唱的,這是孩童自學和老師教導有方的體現。
  小小的孩童還有令人稱奇的,當她五歲時,家人猛然發現她認識的字很多,便仔細詢問,一問才得知,她是反復地看有字幕有唱腔的京劇,熟能生巧就認識了很多字。知道了孩童識字的過程,引起了家人的感慨,不由說到:“我們在病人床榻前忙,孩子在京劇唱腔裡過。”
  說來說去,還沒有說這位唱京劇的孩童是誰?她叫陳三恪。
  京劇作為中國的國粹,天使把人世間最美的戲曲才能賦予陳三恪。讓她如京劇花叢中的蜜蜂,身姿綽約地在戲曲花叢中飛舞;使她宛如戲曲百花園中的蓓蕾,蓓蕾初綻,幽香襲人……
  京劇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大多數老人都喜歡聽京劇。如今,年輕一代主張個性張揚,古典的京劇對於他們來說,好像遠離時代,很少欣賞。但六歲陳三恪酷愛唱京劇,即有自學又承師學。
  孩子的音樂天賦與音樂素養、家庭教育、恩師培養有密切聯繫,是童趣也是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