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目的,尋歡作樂而已。人為萬物之靈,追求的當然不止肉體上的樂趣,而是更高層次的旅遊、親友聚會、寫專欄……以至行善,那是精神滿足,為善最樂嘛!
慈濟善舉遍佈全世界,最可嘉的是不分國界、種族、宗教。慈濟在菲國十分活躍,如救災,濟貧,醫治病人。筆者曾通過李美英校友(書中曾提到她)為一名患血癌小童向慈濟求助,他現在已經完全康復,是一名活力十足青年。《萍蹤飄逸》最後一輯《慈濟心香》敘述慈濟各種活動,令人響往。
逸萍文友在《哭麗英師姐》一文中說:「麗英師姐既懂英文又懂中文,大公無私的她又樂善好施,她的足跡踏遍慈濟的每一個角落。不管是義診、訪視、環保回收、救災、週年慶典、烹飪班、手語班、大愛媽媽成長班等等都能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更常常不吝嗇地分享她人生路上經歷的點點滴滴、坎坎坷坷,啟發我們這些小輩的人生路,讓我們少跌撞一些。」
佛教講報應,如此善良有愛心的人竟然慘遭橫禍。麗英師姐為盡孝道,照顧住院九十幾歲高齡的母親,在醫院門口等車時,竟被車撞而往生,天理何在?筆者也有基督教朋友,英年早逝,令人悲痛惋惜。筆者慧根淺,遇到這種不幸的事,沮喪萬分;目睹一些無惡不作者,榮華富貴,更是看不透玄機。也許要借用佛教的說法:作惡未報,是上輩子積善福蔭未盡;遭遇噩運,是上輩子作惡,今生善行,尚不足贖罪。
也許好命、歹命、好運、歹運,我們該坦然處之,但求無愧於心,不必責怪上天不仁不公。也許要快樂也是容易之事,就是萬事感恩:小至交了一位好朋友,讀了一本好書,甚至喝了一杯好茶、好咖啡;就像陶淵明悠然見南山,和友人談笑無了時,自得其樂。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