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的馬路,街衢縱橫,綠樹成蔭;幽靜的公園,繁花似錦,鳥語花香;清澈的八卦溝,流水汩汩,輕舟蕩漾……這是我心中的美麗家園。工作之余,漫步於公園,或流連花間,陶冶情操,增添生活情趣,是件多么令人開心的事。
然而,城市改造讓城市變得越來越大,而公共綠地卻變得越來越少,讓生活多一片綠,已成為我們的強烈願望。
原來這兒沒有風景:荒山、野地、禿石、墳冢累累,一片荒涼。后來,每年的3·12植樹節,我們為大地畫上一抹綠色。無數的腳印踏平了荒涼,洋鎬、鐵鍬、鋤頭敲碎了寂靜,綠色的風兒打著響旋,那一棵棵刺桐、芒果、天竺桂、鳳凰木、柳樹、羊蹄甲、廣玉蘭、母生等綠化樹紛紛到這兒“安家落戶”,我們用汗水為鳥兒建造天堂。
然而,年年栽樹不見樹。曾几何時,當愚昧在作踐文明的時候,這兒卻又成了一片荒蕪的廢墟。詩人惠特曼說過:“大地給予所有的人是物質的精華,而最后,它從人們那里得到的回贈卻是這些物質的垃圾。”當物質的貧困使貪婪者露出追求金錢的欲望來,這兒卻演變成了掠奪自然的悲劇。有些部門借故亂砍濫伐樹木。有人無視法規叫囂:“樹是我們種的,自己砍掉難道不可以嗎?”於是,我們驚嘆:一座沒有公園的城市算什么城市?是的,一座城市不能沒有色彩,也不能沒有風景,更不能沒有綠色的生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任重道遠啊!雖然擺在我們面前的城市綠化、美化、香化、果化和淨化是一項造福千秋萬代的事業,也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城市的決策者們深知:一個城市綠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這個城市文明程度的一種標志,也是衡量城市規划是否合理,體現了對人們生存環境的關注程度。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樹綠了鳥兒又飛回來了,水變清了,三五成群的魚兒回到水中自由自在地暢游著。再后來,這兒拔地而起一幢幢城市高樓,搬進新居的時候,我們開始栽樹種花,想到多少年后,這兒綠樹成蔭,繁花似錦,變成一道綠色風景,我就興奮起來。瞧我居住的小區,通道栽樹,廣場種草;家家戶戶陽台養花,擺放盆景,仿佛一個濃縮的小花園。人們“見縫插綠”,為樹木花草爭奪生存空間,讓生活充滿綠色。已屆古稀之年的老伯告訴我說:“退休后,我在家里養了多種花卉。一有空閑就蒔弄花草,在澆水、施肥、松土、定型、釆摘、移植的繁忙中度過,看到家中有一個優美的生活環境,可以好好的休息,感受生命的美好,享受芳香的晚年。何樂而不為呢?”老人的話,一言中的,說到我們的心坎里
清晨推開窗戶,當我透過窗口看到了城市的綠色風景,綠色的風吹過來了,想著鳥兒又飛回來,我哼起了閩南歌。我希望,我們賴於生存的空間、周圍的生活環境花香四溢,綠樹蔥蘢,讓生活多一片綠吧!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