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由技入道的藝術

  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書法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代表中國藝術文化的精髓。
  禪宗是自唐代達摩祖師從印度傳入中國後創立的最具中國化的佛教,與儒釋道等都蘊含中華民族古老哲學的精髓。
  時下,在急功近利浮躁的年代,它們蘊含的文化價值卻反未被大多數人所理解和重視,這無疑是一種損失。
  眾所周知,書法藝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書法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文化建設和對外文化交流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書法是東方文化中最亮麗的一筆,使世界各國發現東方文化的價值,讓西方人感受到東方藝術的吸引力和魅力。
  漢˙楊雄《法言˙向神》中說:“言,心聲也,書,心畫也。”這就是說,書法可以反映出人的精神世界,從書法作品中可以讀出書法家的人格美。自古以來就有“字如其人”的說法和“以書論人”的標準。
  清˙劉熙栽在《書概》中亦說:“書者,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時至今日,書法仍然成為“人品”和“書品”的重要標準。這就是說書法是書法家道德、學問、修養、精神氣質的一種外化,通過其書法作品流露出來。
  因此,書法是一項最需要文化滋養的高雅藝術。沙孟海說過,中華書法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是傳統就需要繼承,要繼承,就要學好古代文化經典和哲學,一方面要了解文字結構和書法源流,借鑒古典名碑名帖,熔鑄古今,才能推陳出新,自成風貌。
  蘇軾說:“出新意於法度中,寄妙理於豪放外。”這就指出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個性化的風格,才能成為真正的書法家。
  自古以來,書法家都把書法看作是修心養性的途徑,可以“安靜生慧”,如果書法家進入高度專注的狀態,或許某些體悟與禪定類似。因為禪主張完全放空“人我眾生壽者相”,達到“禪”的境界。
  筆者摘述一段關於懷素的“小草千字文”的評述,對讀者或有啟悟。
  自古人們用“張顛(張旭)狂素(懷素)”之謂稱贊史上的二位“狂草大家”。懷素《小草千字文》雖為草書,其章法上毫無草率、急躁之感,而是通篇靜謐、平和,如老者踱步庭院,給人一種火氣頓消的平靜美感。細看用筆、結字,亦輕鬆自然,卻又法度謹嚴,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給人以美的享受,堪稱佛家禪門審美書風的典範之作。
  北宋“尚意”的書法代表是黃庭堅(自號山谷道人,是蘇軾的追隨者)。黃庭堅愛與禪門高僧論道,他的書法,常不擇筆墨,遇紙則書,亦不計工拙,一味自然,與東坡一樣“我書本無法,以禪入書。”
  筆者喜歡寫佛家偈句,充滿禪機,用書法來表達更佳。從容平靜,筆致輕鬆灑脫,大小粗細參差變化,似不經意,墨色潤澀,從容揮毫,更呈精神。直以筆墨寫吾心,克服心與手的距離,達到物我合一的自然境地。
  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的藝術,它是通過揮運出來的特質線條來表情達意的。書法家駕馭手中的毛筆運行,透過力度提按、快慢疾澀產生各種不同形態、質感的線條和筆墨濃淡的綜合運用,使其線條的內涵表現得更豐富,更具生命力。書法家在創作時情感的流露和技巧的發揮,使書法作品的藝術個性大大地豐富。
  筆是意的外化,意是筆的內涵,彰顯出書法藝術的獨立精神和生命力,同時折射出書法家在書法藝術中對“形而上”的尊崇。
  美是一種感覺,是主客體的審美共鳴。文化內涵與外在表現形式都要達到一致。但凡能得書法真諦者,不僅要有一雙經過相當運筆技巧訓練的手,還需要有平和的心態和人格魅力,更要多讀法帖、古典文字、書論等,以增加審美、鑑賞能力,拓寬視野,以提升書藝的綜合水準。
  書法是所有藝術門類中,最能直見生命的藝術。有人說,書法是紙上的太極,只有一陰一陽的起承轉合,蘊含著陰陽而通往太極的藝術。所以書法也是由技入道的藝術。書法的創作與生命息息相關。無論是書法的本質,書法家的修為或表現,書法與禪有諸多共通之處。
  書法美具有抽象性、文化性、思想性和生命性。
  抽象性使書法之美近乎道,文化性增加書法美的內涵,思想性使書法美飽含哲理,生命性賦予書法美一種宇宙渾化的生命體態。
  書法也和書家的人品、性情有關,書法美能折射出人格美。書法必須有一種精神性的東西,作為書法美的內核。書法是人心靈的藝術,也是一種純粹的、抽象的生命形式的藝術,它通過特質的線條形式展示出來。展示出飛動流轉,沉著痛快,雍容含蓄,瀟灑飄逸,淡逸疏散,雄奇剛健等不同生命的內容。這些線條也折射出書法家自我生命的體驗。將活潑的生命精神跡化,流瀉於字裡行間。
  書法家在揮毫時,也體驗著跡化的悠遊。所以書家能以線條直抒胸臆,實為暢快之舉。
  書法家以“玩”的心態研習書法,就能發現宇宙的生機,從而體驗到學習書法的樂趣。
  宋代蘇子美說:“明窗淨幾,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
  學書之樂的高級階段,就是一種“忘”的狀態。也就是莊子的“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莊子)
  書法家技巧到達一定嫻熟狀態之後,就能得心應手,意到筆隨,心曠神怡,達到忘我的狀態。這時心靈擺脫了是非功利,洗滌繁雜塵務,沉浸在筆墨的世界,帶來了精神上的虛空與清曠,達到了一種“閒”的狀態,達到逍遙自在、心無掛礙的境界。
  總而言之,書法是充滿生命的藝術。入門於術,而收穫於道。唯有得道,思想才能昇華,藝術才能高遠。
  記得當代藝術大師錢君匋老師來菲律濱時,對我講過:“寫字是大福氣,晤對古賢,接觸其光風霽月,洗我俗塵。”達到心樂同融天籟,手揮翰墨,終得寧靜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