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迷思

  近日,美國高校爆出了招生醜聞,一些社會名流用金錢為自己的孩子“買到”進入美國名校上學的機會,其中既有耶魯這樣的“常青藤”學校,也有斯坦福這樣的世界一流高校。可以想像,隨著法律程序的推進,會有更多的人,尤其學校方面接受賄賂的人,為這起醜聞負責。
  明星名流為讓子女躋身名校不惜以身試法,可見名校情結深植人心,中外皆然。
  參加過高考的人都知道,要考七八十分很容易。而要取得九十以上的高分,付出的努力要以十倍計。所以,那些憑自己努力考上名校的學生,他必然有著獨特的人生哲學。首先要有足夠的聰明,再要有明確的人生目標,然後願意百折不撓地付出努力,最後需擅長總結經驗教訓,從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社會成功人士不大都是具有類似特質嗎?
  據美國阿肯色大學助理教授Jonathan Wai去年發表的一篇論文,《福布斯》雜誌全球最具權力人物年度排行榜上,超過50%的女性和超過80%的男性曾在精英學校接受過教育。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90%的專家學者上的是精英學校。不過,該教授同時指出,這些精英人士能進入名校是靠較高的入學考試成績。由此可見,明星名流以行賄的方法讓子女躋身名校,即使成功一時,也難以確保他們的人生從此走上坦途。
  筆者見過最有名校執念的是一名女性。她畢業於擴招前的浙江大學,那確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年代。一句經常掛在她嘴邊的話是:女子最好的嫁妝是一張名校文憑。她被她單位譽為“考霸”,無論是學科競賽,還是每五年舉行一次的執業資格考試,只要逢考必定名列前茅。她又花三年時間去讀了在職研究生,但平時工作仍是平平。
  她嫁的丈夫原來是一個十幾人小廠的辦公室主任。但那企業的老總頗具開拓精神,經十幾年的打拼,當初的小廠成了當地赫赫有名的集團公司。她老公也順理成章成了集團公司的副總,開著單位配的奧迪A6,卻住在一個城鄉結合部的拆遷房頂樓,室外下大雨,室內就漏水。不是他們買不起大房,只是那女的執意不肯,一直說政府要調控房市,房價要跌的。甚至在她老公付好別墅首期款後跑到售樓處去鬧要退房。當時一個房號就價值不菲,人家樂得做順水人情退房了事。因此,拜她所賜,他們家一直住在那破屋裡。奧迪車因無處停放,只能停在人家綠化帶,成了小區公害以致經常被劃破,隔三叉五就去重新噴漆。
  後來在人家房價漲了十倍後,她坐不住了,不過她還是咬定不買房,她迷上了貴金屬投資。那時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的女孩一直給她打電話催她去開戶,當然奉上甜言蜜語。於是她頭期就投資了50萬元,那是2013年。
  2015年,泛亞金融騙局破產,散戶430億難追討,連帶雲南政府也被坑了,當然不知她虧了多少。對國家宏觀政策認識淺薄,個人理財又做得糟糕,名校畢業又如何?那位女士深知自己已成了人家茶餘飯後的談資,於是經常迴避她丈夫的社交圈,這其實也是種病態,自己做了個枷鎖,最終套住的唯有自己。
  記得在2016年,一本由前耶魯大學教授威廉-德雷謝維奇撰寫的《優秀的綿羊》中文版上市。的确很有啟發性,它深刻反思了現代美國頂尖大學精英教育的陷阱和弊端。書中提到錢永健的例子。錢永健因為發現和研究綠色熒光蛋白而獲得了20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他畢業於聖迭戈加利福尼亞大學。雖然也是名校,但與他大哥錢永佑的麻省理工、牛津大學出身相去甚遠。錢永佑在人生前三十年的成功碾壓錢永健,錢永健是因自卑才跑去念的聖迭戈加利福尼亞大學。當然錢永佑也是個著名的教授,但錢永健後來成為當今生命科學集大成的科學家,幾乎囊括所有生命科學領域大獎,也是唯一一位華人沃爾夫獎和諾貝爾獎“雙得主”。
  對很多出身非名校的學生來說,馬雲的成功故事是最能鼓舞人的。經過3次高考才被杭州師範學院(現在改名為杭州師範大學)錄取的馬雲畢業後當上了一名普通的教師,拿著每月100多元的微薄工資。他曾應聘過不少工作,但一直被人拒之門外。而如今的馬雲名列亞洲首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淘寶網、支付寶的創始人和日本軟銀董事及華誼兄弟董事。
  事實上每個家長心中多少都有點名校情結,但應找到孩子的興趣和特長,順其自然。在找工作方面,你選擇的專業比你選擇哪個學校更重要。去一所名校可以為你打開一些大門,但不能保證那些大門始終敞開。同樣的,沒有去名校可能關上一些門,但不會讓那些門永遠緊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