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寡與三十六岩洞

  新婚翌日,她的丈夫匆匆走了,從此杳無音訊。後來聽說那一天他是跟著一些人搭木帆船走的,說是就是順風也要走一個月才能到達呂宋島。可一個月又一個月地過去了,一年又一年地過去了,還是沒有聽到他的消息。直到三年後的一天才從香港轉來一封信。
  早些時,大陸人下南洋搭的都是帆船,而且要視“季風”定出航時間。船在茫茫大海中隨風漂流,漂到菲律賓就上菲律賓,飄到馬來西亞就上馬來西亞,飄到XX就成了XX客了,可謂隨風而遇,就看你的運氣了。
  來信說得清清楚楚。早在兩年前他就隨風登上了菲島,但因生活無著落居無定所,又因大病一場,再加上交通不便及通訊阻隔種種原因……此封信又在路上耽擱了整整半年。但無論如何,她總算聽到了他的音訊,她長長地吁了一口氣。
  然而又一年又一年地過去了,還不見他的身影。她不盼望人們所說的“衣錦還鄉”,只盼望他平平安安地回到她的身邊。每一個黃昏,她總是站在村頭的那棵老榕樹下,向遠處眺望……但每次都低著頭拖著沉重的雙腳孤獨地往回走。
  畢竟日子還是要過的。干完了家裡事,心裡空蕩蕩的一片。她想起來了,就在她村後的山頂上,在綿延幾百里的清源山上,不是有著36個岩洞嗎?
  “我能在那些古老的岩洞裡找到什麼安慰嗎?起碼洞裡都住過神仙,我能祈禱吧!”她在心裡想著,“就是一天才參觀一個岩洞,一個多月便很快地過去了。”(其實後來她要用一天以上的時間才能看完一個岩洞)
  一個天高雲淡的早上,她獨自一人走進了清源山最頂峰的“純陽洞”。她想,純陽洞號稱“36岩洞之冠”,古時為清源山第一勝景,是應該先登此處的。
  純陽洞在清源山中峰,又稱“清源上洞”。她翻過史書,知道宋代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有位來自江蘇的道士叫裴思休的在洞內“羽化登仙”。這位裴道人追一條殘害泉州人民的大蟒蛇,直至大蛇躲入石洞,裴道人便坐在洞口守候直至坐化。因此純陽洞又名骨岩、裴岩、裴仙岩、裴仙洞。人們為紀念裴道人,“邦人肖像創屋祀之,立匾曰《純陽》”。
  望著純陽匾,她思緒萬千……裴道人能斬罪惡的毒蛇,還能斬去人世間的罪惡嗎?因為丈夫不在身邊,長期過的是守“活寡”生活,受人欺侮,連叔伯妯娌都要欺侮;再是膝下無子女,更是受人歧視,婆婆時常瞪著的三角眼讓她心驚膽顫;鄰里鄉親冷言冷語嚼舌頭讓她心寒。人呀,為什麼不好好過自己的生活,老是要對別人指手劃腳?
  都說純陽洞歷史悠久,漢代之後便有道、釋、儒三教之士相繼在洞中住過,那麼除了裴道人塑像,該也會有觀音大士吧。賜子觀音,我也該求求她的。她在心裡默默想著,忽而又覺得好笑:丈夫不在身邊,何來的賜子?
  但她還是尋找著,果然在洞的左側觀音殿中,見到了普陀大士。仰望慈祥的觀音大士,她祈求的是讓海外的丈夫早日回歸故里。
  之後,她便一日觀看一個岩洞打發著漫漫的日子。終於有一天她來到了一個叫水流坑村南面的一條古道上,只見古道最陡峭的路段之上,凌空突起一個古亭,亭子前一位女尼雙手合十對她行禮。她本想不再登高,見了女尼她改變了主意。
  登上亭子才知道這叫“少憩亭”,且又是一個岩洞叫“不易岩”。
  不易岩?好奇怪的名字。她好奇地問,女尼說,早年間有來訪者說:“若來住山不易矣!”而當年住錫的女尼答:“到山亦復不易。”因而得名。
  她尚氣喘未息,點點頭道:確是不易。她歷來對出家人懷有一種深深的敬意。青燈黃卷,歲歲年年,沒有一種特別的意志豈能守住孤獨?她也曾有過一閃念:與其長年守活寡,不如剃髮出家去!但一想到那個難忘的新婚之夜,想到丈夫臨別時那句信誓旦旦的一句話“等我,我一定回來!”她的眼前又掠過了一線光芒……
  不知不覺間,她走到彌陀岩前,“泉窟”瀑布依然啪啪作響,瀑布右側的那棵“連理樹”依然青翠繁茂。這棵樹又稱“天侶樹”,是一株榕樹附生在重陽木上。榕樹與重陽木樹盤在一起,不離不棄,渾然一體,同存共榮。
  新婚之夜,臨別之時,她在丈夫的耳旁低語:“永遠在一起!”可如今?她不由地望著“天侶樹”長嘆一聲。
  她一個又一個的岩洞瀏覽、徘徊、思緒萬千……紫澤洞、栖霞岩、醉月岩、巢雲岩……多好的名字呀!唔,還有那左峰之巔的東岩,據說那位裴道人每日晨昏都要在這裡呼吸日月精華。我需要的不是日月精華,盼望的是站在山峰之巔能見遠方歸帆,看見那熟悉的身影……
  她也不知究竟走過幾遍36岩洞,看過多少次岩洞內外的風物,點點滴滴都在心裡反反復復地念叨著。
  看一遍36岩洞要一個多月甚至兩個月,一年又一年地過去了。她最為記掛的是在千手岩觀音菩薩前的許願:夫君榮歸,重修觀音寺。
  千手寺與彌陀寺、賜恩寺、南台寺並列為清源山四大名剎,千手寺且有《閩書》載“民有夜見光相者。”豈能讓它荒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