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21-03-30

昔日菲律賓華人街

陳燕勝
2021-03-30

  菲律賓王彬街是家喻戶曉的唐人街,它原名SACRISTA,1915年9月17日,為紀念著名華人混血兒羅曼‧王彬,由政府宣佈更名王彬街。其實,二十世紀初,馬尼拉兩條主要華人店舖街是仙下其釐STO.CRISTO和州仔岸(羅沙溜),今名:謹珍‧巴禮地斯。當時,不但華人商店集中在此兩條街,連華文名稱也不是從西文名稱音譯的。就筆者住宅所在地仙下其釐街來說,如按西文名稱應譯為「仙道基粒斯道」,但華人有自己約定俗成名稱,突顯出其與華人密切關係和特性。
  STO.(SANTO)CRISTO意即「聖基督」。其街名有個傳說:十六世紀,一個聾啞華人在這裡水井打水拉起水桶時,看到井裡有一個被釘十字架的黑色耶穌神像,出於崇敬和奉獻,即刻撈出,也因此他聾啞全好了,開始大聲吶喊;奇蹟傳播開來,一個臨時聖壇為該神像而設。後被轉到與VIRGEN DE PRONTO SOCORRO(及時救濟聖母)一起安置在聖牙布里小教堂CAPILLA DE SAN GABRIEL,地震小教堂被毀,兩尊神像皆完好無損,這是又一奇蹟。後被轉移到岷倫洛教堂(花園口)供奉在教堂入門特別神龕裡,供眾信徒們崇拜,特別是華人,直到現在。
  岷倫洛和仙尼龜啦示是最古老的華人街。筆者住宅「寶斗厝」,因地皮四方形,如同寶豆糕而得名,1972年重建時,發現水洞裡有條大蟒蛇,傳說是龍穴,就放生海裡。仙下其釐街是一條非常有特色華商店舖街,不少為馬尼拉其他華商店所沒有,是中國(主要是閩南地區)和菲律賓本地產品(NATIVE)混合的華人店舖,如料器,笠,索,繩,藤,鏡業,鋅器,袋業,漁具,燭燈商,鹽行,柴炭,紙煙,木箱,木屐,皮箱,車器,餐館,金鋪,五金,中藥,國貨,雨傘,鞋莊,紡織,雜貨,家具,水果,朱古力,肥皂等,都是華人主有行業,許多是老字號,店中還懸掛著黑底金字招牌,非常有老華店的味道。如今相當部份已成為批發商,甚至進出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