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22-01-11

菲中兩國的人文交融

弘中
2022-01-11

  中國與菲律賓一衣帶水,唐宋以來,中國福建沿海居民開始揚帆來到菲律賓。在馬尼拉菲華歷史博物館,記述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帶給菲律賓的繁華與發展,以及菲律賓在東西方文化交融中所發揮的不可替代作用。千百年來,華人與菲律賓人相識相知,友好相處,推動了民族和文化融合。菲律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為菲中經濟文化交流貢獻甚巨而載入史冊。
  中國駐菲大使館、菲華各界聯合會、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福建閩南文化研究會聯合舉辦《中菲人文之驛》論壇,為我們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美食文化作為重要人文組成部份,很早就被先僑帶到菲律賓,並在當地生根開花,同時也融入到菲律賓語言中。記得筆者第一次來菲時,就聽到街上有菲人用閩南話叫賣“燒包“(Syopaw)。後來更知道了在菲律賓,中國美食還真不少,這些食品的名字,就是菲律賓華人通用的閩南語,令人有一份親切感。例如:面線(miswa)、米粉(bihon)、豆油(toyo)、豆腐(taohu)、潤餅(lumpia)、炒麵(pansit)、餛飩(wanton)、甜果(tikoy年糕)等,不勝枚舉。先僑還把蔬菜種子也帶到菲律賓,栽種出白菜(pechay)、韭菜(kuchay)、芹菜(kinchay)、豆芽(toge)等。你如果到菜市場賣菜,直接講閩南話就行。
  菲中文化交融還不止是美食,也包括風俗習慣等詞匯。據專家統計,菲律賓語中的閩南語和粵語詞匯多達一千五百多個。其中有:阿姊(ate)、耳鉤(hikaw耳環)、鑰匙(susi)等都是來自閩南語。
  小時候,總以為閩南語是“土話”,長大後才知道,這土話其實不土。在國外生活久了更知道,閩南語和粵語是走向世界的中國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