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23-07-31

退休前做什麼

林炳輝
2023-07-31

  不少落馬的貪官,在退休前想最後“撈一把”,結果晚節不保了。辛辛苦苦一輩子,值得嗎?還好絕大多數人都想畫上一個漂亮的句號,光榮地謝幕,於是最後還為社會作奉獻,甚至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泉州籍的菲華人,誰也忘不了故鄉那太多太多的傳統戲曲,梨園、戈甲、打城、歌仔戲和南音、木偶、絃管等等,其濃烈的藝術魅力永存,深深地紮根在閩南人的心中,成為故鄉人生活的一部份,陶冶故鄉人的精神文化操守。但遺憾的是這是戲曲,長期以來沒有正規、系統的教學,僅是“幕表式”的教學,多數靠的是老一輩藝人的舞臺經驗,對新演員即興表演示教,信口示唱,很隨意性,不規範,沒有一定的準則。
  12年前,一部《閩南戲曲——表演藝術教學》橫空出世,一時轟動了僑鄉。主編是李啟鴻。這部新書,填補了三個“空白”:傳統劇碼的文功、武功、聲腔;專業課教學;對外交流專業理論。它融閩南地方戲曲傳統套路與表演藝術教學式為一體。
  主編李啟鴻生前原是泉州藝術學校校長。退休前,他想的是如何給這個“校長”再立新功,給人們留下個“念想”,給學校留下個最好的禮物。於是他數年的訪老問友蒐集整理,翻閩文獻,終於編成了這部《閩南戲曲》。泉州藝術學校自建校58年來,終於有了自己一本較為系統、完整、規範的藝術教科書。厚厚的一本35萬字、九章39節精美的大書,融注了李校長多少心血呀!戲曲藝術教育比音樂、美術教學要複雜得多,難得多,它要融表演、演唱為一體,運用多種藝術手段。該書是表演藝術的總結與提升,也是對傳統戲曲的傳承與延伸。
  理論來自實踐。李啟鴻十多年敬業的校長生涯讓他有豐厚的文化積澱。筆者一甲子前是他的歷史老師,他歷史學得好,想不到他的藝術造詣也這麼深厚。《戲曲閩南》無疑是泉州藝術教育書史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