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23-12-07

香港「福建幫三大元老」

許棟
2023-12-07

  香港有眾多福建人,人數則難以準確計算,粗略估計約有一百多萬人,原因是廣東陸豐人也自稱是「福佬」(福建人),部份海南人也說祖籍福建,而講閩南話的居港新加坡華人、馬來華人、菲律賓華人及印尼華人也大都說祖籍福建,這要怎麼歸類?閩南籍港人比較不善於拋頭露面,我聽聞的福建名人不多,五十年前我離開北角往菲,回港後人事已有變化,也不住北角,很少接觸福建人,對港閩人瑣事已知之不多。
  早年居住北角時認識的兩個甚得香港鄉人敬重的鄉賢是莊材雁和吳海濱先生,他們兩位的奉獻是不求回報,當時敬重他們,現今仍惦唸著他們。
  如今三個居港閩南名人是施子清、盧文端、楊孫西,他們被港人稱為「福建幫三大元老」,他們為香港福建鄉人做了甚麼好事,恕我孤陋寡聞,尚未向久居香港的閩籍友人請教。
  日前與多位老同學品茗,從他們口中得知,楊孫西先生原是菲律賓華僑,他於一九五零年隨母移居香港,早年就學於香島中學,歷任港事顧問、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他是香港巨富。
  盧文端先生的父親也是菲律賓華僑。一九五四年隨母來到香港生活,一九五七年定居於北角。他早年就讀香港蘇浙小學,小學畢業後,在福建中學就讀初中,後來回鄉升學兩三年,返港後和弟弟合作開廠,曾任政協委員和其他政治要職。他的弟弟文煙是吾友王余的至交,四十年前曾多次結伴到菲尋找商機,也見過面。 
  盧先生在社會上的傳聞是以他白手起家的話題較多,有篇介紹他的《錄影帶大王盧文瑞發家史》文章在海內外廣為傳播。
  我是一九五七年冬隨母抵港,得施子清先生帶我到春秧街閩校「香港同樂會學校」報名入學,記憶猶新。施先生後來自創「集美僑校」於北角渣華街,好友涯兄、壽兄便是他的學生。
  施先生一九五七年初抵港,父親也是菲律賓華僑,但他極少談及父親的情況。早年曾進入「菁華中醫學院」學習中醫,又在香港聯合書院中文系就學。
  施先生的職銜之多難以盡錄,重要的職務有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政協常委、香港特區太平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