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24-02-01

錯字糾正

許棟
2024-02-01

  一月廿二日趁我家小女放暑假(求學地區夏天)來港渡假,趁機帶同老二、老四和她到北京天安門參加升旗禮及攀登長城。
  廿四日孩子到滑冰場騎冰上腳踏車,我便在環湖沿岸遊覽,沿湖上的建築物都是清朝官員和皇親貴人的庭院,經久年變遷,有些仍居著他們的後裔,有些古屋已易主人,而這些新貴有些是巨富,也有些是身份近似舊主人的發了財的二代、三代,更有靠娛樂觀眾致富的戲子。據報導,某些戲子以數十億鉅款從清官後裔手中買到堂皇的古屋。
  可見到的諸古建築群中只有一所是公開讓大眾免費參觀的,入口處掛著一個牌匾,寫著「宋慶齡同志故居」,字體不清晰,「志」字上面的“士”寫成了“土”。本欲進去參觀,可是剛巧遇上閉館時間。
  宋慶齡是中國革命家、中國國民黨總理及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遺孀,宋氏家族成員。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亦是迄今唯一一位女性、非中國共產黨黨籍,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領導人之一的人。
  宋慶齡出生於一八九三年,原籍海南島文昌。幼時在上海中西女塾求學,曾留學美國。回國後任孫中山秘書、翻譯。
  出於對孫中山及宋慶齡的敬意,廿五日再往「故居」向孫夫人致敬並參觀。長者免費入場,先行檢查身份證,入口設有安檢,對入場人士進行人工及行李入機檢查。入場後見曾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居住的淳親王王府,解放後由政府購買改建後,由宋慶齡入住。當時參觀的人只我一人,可能是年輕人對歷史缺乏認識所致。
  海峽兩岸的媒體以至政府機構錯用文字及筆劃是常見事,1月28日無線電視報導中醫醫院的建造消息,文字說明出現「針炙」兩字,是「針灸」之誤。在傳媒的文字也常錯用「籍」及「藉」,「復」及「複」;但把歷史名人的名字錯寫,又經久未有糾正則令人不安,在許多書法作品和招牌出現把「志」字寫成上土下心則非今時才有,有人說了許多原因,但仍是以近代寫法較適當。相信許多年後很多今天的錯字或會變成異體字,被寫字的人默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