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24-05-15

中韓外長會談頻繁提“合作”

釋放中韓關係穩定發展信號

2024-05-15

  【本報訊】據中新社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13日同韓國外長趙兌烈在北京舉行會談。這是趙兌烈今年初上任後首次訪華,也是韓國外長時隔6年半再次訪問北京。
  受訪學者認為,中韓外長此番面對面交流,不僅就各自關注的重點議題闡述基本立場,更都表達出穩定發展雙邊關係的意願,有助於雙方堅定互利合作目標,推動兩國關係改善發展。
  “合作”一詞是中韓外長此次北京會談的關鍵詞。此番會談中,王毅指出中韓交流合作相互成就、實現共同發展,並表示,雙方應深化互利合作,“在彼此發展進程中做可靠和長期夥伴”。趙兌烈則明確表示,韓方期待同中方“發展更加健康、更加成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另據多家韓國媒體報道,趙兌烈在長約1400字的開場白中至少7次談到合作。他還表示,韓方願同中方“盡可能避免地緣政治因素制約,共同開啟韓中合作新局面”。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朝鮮半島問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權小星分析說,近段時間,中韓關係面臨困難挑戰,趙兌烈此時實現上任後首次訪華並作“韓中關係向前邁進”等表態,釋出雙方增進互信、擴大共識、聚焦合作的信號。
  作為近鄰,中韓之間沒有根本利害衝突。建交30多年來,兩國關係總體發展順利。其中,有“壓艙石”“穩定器”之稱的經貿合作領域富有成果,去年雙邊貿易額突破3100億美元。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所謂“韓中經貿關係從互補轉向競爭”“韓方受到嚴峻挑戰”等觀點不時攪動韓國輿論場。有學者表示,相關說法明顯是從政治角度思考經濟問題,有把經濟問題安全化的傾向。
  權小星注意到,這些言論不僅對兩國經貿往來造成一定影響,也讓韓國企業和民眾感到擔憂。在他看來,中韓經貿仍具有較強的互補性,雙方在一些領域具有巨大合作潛力。特別是中國正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將為韓國帶來重要機遇。
  在聚焦深化經貿合作的同時,中韓外長會談期間也著眼於人文交流相關議題的討論。王毅特別提到,雙方要多發出客觀積極信息,加大正面引導。
  董向榮認為,當前亟須密切人文交流特別是年輕人之間的交流,夯實中韓關係民意基礎。
  受訪學者表示,儘管兩國人文交流受到外部因素干擾,但通過大批韓國遊客湧入中國張家界、大熊貓“福寶”受兩國民眾喜愛等生動事例不難看出,中韓堅持睦鄰友好方向,既體現人民意願,更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中韓關係增進互信、聚焦合作,還將對東北亞地區乃至更大範圍產生積極影響。此次,中韓外長就中日韓合作、朝鮮半島局勢等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外界注意到,旨在擴大東北亞經濟合作交流的中日韓工商峰會有望在近期重啟。
  權小星說,一方面,中韓、中日韓積極互動有助於本地區排除干擾,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提供動能;另一方面,在朝鮮半島局勢緊張之際,通過以談促和促穩,有利於各方保持冷靜克制。
  董向榮指出,中日韓三國之間在維護地區安全問題、促進域內經濟繁榮等方面有著巨大的利益交集,各方需要攜手應對共同面臨的危機,進一步擴大交流合作,真正造福地區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