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19-03-29

意大利返還中國文物

弘中
2019-03-29

  3月23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意大利總理孔特共同見證下,中意雙方代表交換關於中國流失文物返還的證書。根據雙方協議,意大利返還796件套時間跨越五千年,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民國時期,既有有古樸的馬家窯文化紅陶罐、渾厚的漢代人物俑,也有雅緻的宋代黑釉瓷,以及精細的清末至民國紫砂壺等。可以說器物種類多樣,保存狀況完好,價值連城,是近二十年來最大規模的中國文物藝術品從海外回歸故里。
  珍貴文物的回歸,這主要是體現了國家的實力,如果中國還像以前的「東亞病夫」,請問有誰會把文物歸還?因此,在網上出現了網友的歡呼,他們歡呼珍貴文物的回歸,更歡呼祖國的日益強大。
  中國和意大利分處古「絲綢之路」兩端,是東西方文明的傑出代表。對文明傳承的高度重視,是兩國相互理解、友誼長存的根基。
  這批價值很高文物的「回家」之路卻並不那麼順利。從2007年,意大利政府查獲這批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到今年初意大利法院最終作出向中方返還796件套文物藝術品的判決,歷經十多年的漫長追索。如今,在中意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長期在海外漂泊的796件套中國文物即將開啟「回家」的旅程。中意之間返還的不僅僅是文物,還是一種國與國之間的友誼,更是國家強大的有力證明。也是是祖國世界在影響力提升的表現。
  中國近代文物流失嚴重,是世人皆知的。尤其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正如法國大作家雨果描述的那樣:「兩個歐洲的強盜闖進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一個強盜防火。他們的名字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隨著中國實力的日益強大,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加,我們希望更多流失在海外的稀世珍寶、重要文物,回到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