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19-08-14

戴雲看雲

郭培明
2019-08-14

  想看戴雲山自然保護區最壯觀的雲海,非得上九仙山不可。九仙山略低於戴雲山,全年霧期140多天,相對濕度年平均80%以上,降雨量1850毫米以上,年平均氣溫17度,是名符其實的避暑勝地。
  10年前,我登過九仙山。記得那天烏雲密佈,臨近山頂時,飄起絲絲小雨,雨雖小,卻寒得刺骨。四周亂雲飛度,很快,百米之外全為迷霧包圍了,站在高山之巔,除了孤獨無助,什麼美好的記憶也沒有留下。
  我於是擔心起九仙山的雲霧,以為它們是調皮搗亂的,希望這次登臨時別再遇到它們。我們從泉州來德化的途中,在南安就遭遇了一場暴雨,而九仙山,卻以最虔誠的熱情迎接了我們。這是個難得的大晴天,藍天如洗,晾曬的雲朵多得數不過來,只是,一朵朵像是優雅的仕女,輕移蓮步,閒庭信步,輕攏羅裳,美目顧盼,群山則舉起森林般的手臂,彷彿是在向它們致意。這種情景,我只有在西藏見識過,沒想到在自己的家鄉,竟有同樣震憾的一幕。大千世界,萬千氣象,一個人的一生,要經過多少艱難困苦,要經歷多少雷電風雲?不管你遇到冰冷的霧淞,還是驕陽下的雲彩,都是人生的一種幸運。
  “會當凌絶頂,一覽眾山小。”我被奇異的天象震驚了:北邊雲蒸霞蔚,白雲曬著暖洋洋的陽光;南邊翻雲覆雨,瞬息萬變,烏雲越壓越低,形成一道屏障,下面的山巒迅速暗淡下去,一場大雨傾盆而至。同一天空下,一峰之隔,兩個世界,熱情與冷遇,良機與災難,善與惡,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在你的面前。
  要說此行有什麼遺憾,那就是靈鷲寺山門。以前參訪,我對兩根石柱撐起的半個山門印象最深。兩柱一樑構成的同字殻,古銅色石頭透露出的滄桑感,經受災害挺立不倒的殘缺美,令人肅然起敬。這次再訪,天高雲淡,景物清朗,我竟找不到山門在哪裡。問了當地人,才知道這古老的山門被“修復”完整了。水泥材料仿古處理,把真跡的殘件包入其中,門楣上用電腦字體刻上“一方淨土”,一件作假的古董宣告問世。我明白主持修復者用心良苦,但他們一定不懂歷史遺產保護。我在意大利羅馬街頭看到過許多石構殘件,它們並沒有得到扶正、加料,呈現在我眼前的廢墟,大概與數百年前的一場戰爭或者一次火災後遺留的形狀一模一樣。既然一切歷史都是斷代史,我們又何必作障眼法,為了追求故事的完美,講述一段失去本真的過去呢?
  我把目光放遠,那是戴雲山的主峰。我出生在海邊,對高山有著與生俱來的崇拜。為什麼登山?王石說,因為山在那裡。戴雲村是千年古村,擁有千年古道、戴雲寺、錦屏堂、太平寨、舊碉堡等史蹟,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有椿萱陵祭掃、搶金花等特色民俗活動。戴雲村陳書記告訴我,以前他念初中時,要走3個小時的山間小路才能到達學校,遇上雨天,常是一路摸爬滾打,筋疲力盡之態,不亞於參加一場戰鬥。現在好了,水泥公路修到海拔900多米的村口,美麗鄉村旅遊規劃正式鋪開,目標是打造成閩南地區的後花園,吸引喜歡登山體驗的旅客。中國的鄉村旅遊目前正處於戰略機遇期,如何挖掘獨特的自然資源和多元的人文底蘊,提高創意水平,發揮疊加效應,是擺在他和村民面前的一道考題。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讓這裡的高山蔬菜、油茶、茶葉、生薑、大米等農作物達到了富硒標準。廣受消費者好評的戴雲山礦泉水,誕生地也在這個小小的山村。走到村口,依山而建的別茶院裡,來自韓國的一群禪修者正在認真地上課。放青山、白雲與世界入我襟懷,誰還敢說戴雲遺世般孤獨呢?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此時此刻,王維詩的意境,我真正領會到了。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