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19-09-11

舉手之美

宇文芹
2019-09-11

  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感動心靈的精品美文》,回來閱讀時,發現在這本書上,我之前的讀者,用鉛筆在上面做了一點兒批註。如,在“氍毹”一詞的上面注上“qúshū ”字音;在“揶揄”一詞旁邊寫上“戲弄、嘲弄,侮辱”的詞意;甚至把勘誤的“白哲的皮膚”的“哲”改為“皙”……
  多麼細心好學的讀者啊。我想,他(她)一定養成了良好的讀書旁批的習慣,就像毛澤東主席讀《二十四史》的批註。我很想和這位熱心的讀者交流一下閱讀的感受,可惜全書只涉及一些簡單的字音、字形、詞意和標點之類的小問題。他(她)可能顧及到要愛護和保護圖書,不然為何還用細細的鉛筆呢?他(她)平時閱讀自己的書籍肯定寫滿了大段大段的感悟批註,可惜我無緣看到。可他(她)的這點小小的舉動卻為我和後來的讀者閱讀提供了方便。他(她)的舉手之勞產生了細膩溫馨之美,讓我始終抱著感動的心情,輕鬆地讀完了此書。
  在我的家庭裏,也有這種“拘於小節”的細膩溫馨之美。當我五六歲能打醬油時,媽媽總是有意地使喚我做這做那,做點力所能及的雞毛蒜皮的小事。“芹子,快把菜刀遞給我,我要切蘿蔔。”媽媽突然在廚房裏喊。我爽快地答應:“來了。”當我把菜刀遞給媽媽時,我總是把刀把的那頭伸向她。父親是個“愛管閒事的人”。走路時,被石頭絆了個趔趄甚至摔了一跤,一般人會爬起來憤憤然,然後繼續走自己的路。可父親偏偏回轉頭,把絆腳石挖起扔到路邊為快。父親就是這麼一個老好人,人送外號“二老好”。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舉手之美比比皆是。古語有言“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一生親手接生了5萬多嬰兒的“萬嬰之母”林巧稚,1921年夏,在上海報考北京協和醫學院,由於考試時,一個女友突然暈倒,林巧稚毅然放下未完成的試卷去照顧病人。然而,當她回到考場時,考試時間已過,使她最拿手的英語試卷沒有做完,林巧稚只好悻悻地離去。但後來卻被破格錄取,因為她的愛心和沉著具備了一個醫生的優良品質。林巧稚從在協和做見習醫生起,見到產婦疼痛,就會主動伸出雙手撫慰產婦。有時宮縮來了,產婦屏住氣,會把林巧稚的手捏得青紫腫脹,而她一聲不吭。林巧稚大夫在給病人用聽診器前,總是先把冰涼的聽診器聽筒放在自己的胸口捂熱再塞給病人。她的學生郎景和院士回憶她時說:“林大夫的一舉手一投足,就能感覺到她對病人的愛,她用對親人的方式對待她的病人,直接用耳朵貼在病人的肚子上,為病人擦擦汗水,掖掖被角,拉住病人的手,她是怕病人觸摸冰涼的鐵床架子落下病根。”林巧稚的舉手之美成就了“東方聖母”。
  大雨中,美女大學生把傘伸向了乞丐,為他撐起了一片晴空。日常生活中,過斑馬線的一次友善的牽手,公車上一次體貼的讓座,敢於向摔倒的老人扶把手……同事之間,特別是上司對下屬,看到衣服上的灰塵撣一撣,把卷起的衣領翻一翻,把歪了的領帶理理正……把自己的車輛按規定停放好,滴水的自來水龍頭給擰擰緊,最後走出辦公室的關上燈……這些細節都體現著舉手之美。
  相反,生活中的一些舉手之醜卻破壞了這份美麗的和諧。損人利己的順手牽羊,在遊覽勝地信手塗鴉“某某到此一遊”,地鐵上猥褻的“鹹豬手”……
  央視有兩則公益廣告,一是把地上的垃圾撿起扔進垃圾桶,二是把垃圾分類裝桶處理。是的,碧綠的草坪上,有一塊刺眼的白色餐巾紙,把它拾起,地面乾淨了,人的心靈也乾淨了。
  養成一個好習慣,完成一個美動作,人人如此,那麼14億中國人齊心,就會形成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