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19-12-03

“暴動節”

許棟
2019-12-03

  我用「暴動節」為標題,看似標新立異,其實是有所根據的。
  近半年來,香港青少年視示威和暴動為「歡渡節日」,那些收取美金的暴動策劃者定下日子、時間,拿人錢財的人便依約在前線拋彈、射箭;跟在後面的小子便起鬨似地喊口號助陣,這些人中有人可拿到薪金和利益,多數卻是跟人、跟陣,「了工蝕食」。
  五個多月來,香港有五千多人因暴力行為參與放火、殺人、損害公物和搗爛店舖被警方逮捕,卻不損暴徒的士氣,被捕後保釋,或被判「社會服務」後,又出現於街頭參加另一輪暴動。 
  日前香港舉行區議會議員選舉,許多參與暴動的人競選議席,也如心所願,勝出競選,皆大歡喜,而「例行」的暴動活躍區也寂靜許多,好些人都說是好事,說暴動目的已達,暴動將因心願已達而停止。
  市民的美好想像不過維持了六、七日,又來了,暴徒於十二月的首日又在旺角、黃埔等區聚集,對市民及公共設施進行破壞。
  這些日子以來,暴徒和青少年把街頭集結和暴行視作「嘉年華」,把打人、挖地磚、燒車、砸店、「天使」慰藉和暴青發洩,視為節目,參與者不分男女,都心狠手辣,拋投汽油彈更是勇武,打殺平民更不遺餘力。
  同事告訴我說,她那獨子痛恨中共也令人難以理解,她自己生於「光榮之家」,兒子也在內地渡過童年,居港後也常回內地渡假和小住,親眼看到內地社會不斷進步和完善,照理和中國政府無怨無仇,他卻似有血海深仇。
  同事的兒子是「受薪」示威者,推動「港獨」的一份子,賺快錢是參與示威的目的之一,周圍有同理念的人可以一起「玩」是另一目的。香港社會能塑造出這樣的暴亂份子,老師「居功」至巨;當然,家長和社會也都有責任。
  稍為寂靜多天後,暴徒又可在街頭作亂,和警察玩「鼠戲貓」,劣質傳媒成了鼓動者。很多劣質「記者」也是賺美元的暴徒,只是不穿黑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