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20-02-13

老中醫推拍胸舞

陳世哲
2020-02-13

  元宵夜,獨上自家樓頂,我環顧四周。老家在江南登峰社區,地勢高而望遠。但四周為何如此安靜?這可是元霄節之夜啊!
  從微信朋友圈內看到朋友發來的即時照片,發現素以鬧元宵名聞天下的古城泉州,今夜是何等冷清!
  街巷無人,名符其實的萬人空巷。但他們並非看花燈去了,而是統統躲在家中。我家也是,躲進小樓成一統。
  這是個非常特別的、千年一遇的無人元宵夜。
  遙望江北的清源山和東西塔影,我不由浮想聯翩。我彷彿看到,在清源山下,在黑暗的背景中, 有無數的男子漢在跳著拍胸舞。
  我為何有如此錯覺?因為泉州鬧元宵有別於其他地區的,就是這天下獨一無二的,有著千年歷史的拍胸舞。
  我從小在東西塔下長大,每年鬧元宵,我是家裡第一個衝到街上看熱鬧的小孩。
  我最喜歡拍胸舞,因為它充分體現出男子漢彪悍、有力、豪邁、開朗、拚命向前的正能量。
  然而,關於拍胸舞的起源呢?查一下百度,除了聲稱它是來自古閩越族的文化,在表演形式上有特色,而且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之外,卻沒有說出源頭,即原創靈感的出處。
  但是,這並不影響拍胸舞在閩南泉州一帶的生存。也許是千百年的老傳統,泉州民間所有的喪事,其出殯儀式中,拍胸舞是必不可少的節目。
  以古裝梨園戲《鄭元和》為例,其故事背景是宋代。令人驚訝的是,這麼早,拍胸舞就正式出現在古代戲劇舞台上。表演者邊舞邊唱的歌曲《三千兩金》,至今仍然廣泛流傳於閩台兩岸和東南亞華人社會。《三千兩金》道出了社會底層民眾的百般無奈和對生存的慾望,至今仍然感人。
  古早的拍胸舞,簡單有力而直截了當,大多屬於“酒後駕駛”式的肆意發揮,極有看頭。
  而古早泉州話所謂的“捶胸拍翅”,則有別於成語中的“捶胸頓足”。
  拍胸舞的起源,也許是當初,一夥同病相憐的肺癆病友聚在一起,對酒當歌,捶胸拍翅,苦中作樂。因靈感突發,遂將其動作編成舞蹈。
  當患者邊走邊左右捶胸拍翅(古人將臂稱為翅)為了保持平衡,身體必會扭動,這個現象,剛好是原始舞蹈動作產生的前提。
  為此,我必須提及一個與我同名同姓的已故老中醫,一個62年前(1958)就主導過泉州市肺結核病防治工作的專家。
  話說1966年夏,我因頭疼發熱咳嗽打噴嚏,獨自去位於打錫巷一座古大厝內的泉州市人民醫院看病。
  跨過大石埕台階,正面就是大門敞開的門診部。中西醫分東西兩側,沒有隔牆,全開放式。
  東側是中醫部,大約有六七個工作位,執業者都是些上了年紀的老中醫。
  為首的桌子後面,坐著一個留著山羊鬍子的長者。我忽然驚訝地看到,在他左邊靠牆的桌面,竟然豎著一個約一米高的紙紮高帽,上面用墨水豎寫了一行大字:“牛鬼蛇神陳世哲”。
  “哈,您也叫陳世哲?”我差點喊出聲來。緊接著,把左手伸出,擱在專供醫生號脈的布面手枕上。
  老中醫瞅了我一眼,用左手指了指那個高帽,調皮地低聲說道:“可是我是這個。”
  我笑嘻嘻地遞上掛號證:“我偏偏要找您,因為我也是陳世哲。”
  他看了一下掛號證,笑了:“嘿嘿,有緣呀有緣。你看,我剛被紅衛兵抓去遊街戴高帽,回來順便拎著它上班,就碰到另一個陳世哲,哈哈哈……”
  連對面那些西醫們也都跟著大笑起來(在那個年代,他們幾乎都是牛鬼蛇神)。
  接下來,言歸正傳,陳世哲給陳世哲看病。
  看完病,陳老開了三貼中藥,然後叫我站起來,說:“你的肺風寒太重,小心肺炎!除了吃藥,每天兩次,每次十分鐘,像我這樣,捶胸拍翅,左右拍擊。動作要有彈性,力度根據你的承受能力。這樣,會幫你疏通胸肺經絡,咳嗽就好得快。”
  我當場學了幾招,果然感覺不錯。
  臨別,兩個陳世哲緊緊握手。老哲對小哲說:“以後如有不適,直接找我,免掛號。”
  1969年,我去德化上山當知青。
  1985年,我被調回泉州工作。
  一晃離別十幾年,但我萬萬沒想到,陳老他卻於1977年死於肺炎。
  幾經打聽,我才知道,他是晚清監察御史、進士陳慶鏞的後代。
  著名針灸專家蘇稼夫是陳老的弟子,他特地為我搜集了陳老生前的資料。
  我認為,也許,大凡同名同姓者,當他們出世後,從父母那裡獲得終生註冊的姓名符號時,他倆的靈魂之間,冥冥之中,必定有某種神秘的關聯。
  寒風凜冽,我依然站在天台上,北望清源山的黑影,山腳下,那就是陳老的祖家,北峰社區塔後村。
  我不清楚,為什麼我會在此時此刻,忽然想起陳老,回憶起與他首次見面的場景,還有他教我如何“捶胸拍翅”。
  進而,我突然悟出,原來,拍胸舞的原始動作,不就是陳老教給我的這兩招嗎?
  我又聯想到陳老的“肺結核防治站”。我敢說,憑陳老的優秀家傳,倘若他尚在人間,那麼他的肺炎中醫防治理論,肯定會對當今疫情的控制,作出應有的貢獻。
  同時,我要再次抨擊當下的拍胸舞,由於深受現代“吸睛黨”的影響,越跳越離譜,有些地方,竟然出現女子拍胸隊。他們巳經失去了傳統的剛勁和氣魄。
  在此,我順便曬兩張早期泉州拍胸舞的照片。我相信,讀者們通過今昔對比,才會明白,為什麼中央一再強調,藝術必須體現中華民族的陽剛之氣,而不是毫無免疫力的小鮮肉。